刘招瑞
福安市第二中学 355001
摘要: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必将在考试内容创新、学科测量变革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给未来高考和中学教学带来深刻影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高考命题的新规则。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应该立足地理学科属性,通过创设情景化课堂教学,引导《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的功能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情景创设;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高考功能定位
1.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
围绕地理主干知识,结合社会热点,优选考试内容,联系生产生活实践、科学探索研究,精心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学习方法。试题围绕生产生活和科研探索情境设置问题,层层递进,能力要求和难度呈递进式演变,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功能。
新情景、真材料呈现,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理性思维与思维链的构建。运用所学知识及思想观念,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关注人地关系,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重思维、重过程、考能力
2.高中地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地理学不仅要解释过去发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更重要服务现在、预测未来。地理学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具备国家情怀和全球视野,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现象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教学通过运用现实中生产生活的资料、示意图、图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实物标本等手段,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和不同情境的试题,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认知视角。高中地理学习多角度培养和考察学生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
1.教学情境内涵和情境类型
教学情境时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载体、是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
百度百科: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程。
普通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各类“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以及地理学术情境。因而可将情境划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实践情境:按照现实生活中地理事实现象及其变化的内在逻辑而出现的真实,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原理的应用与迁移。生活实践情境创设将地理学科内容融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着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运用能力。学习探索情境:其一是以地理学科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学科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体现地理学习基础性;其二是以地理学科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建构与解决,间接渗透学科思想与学术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 构建情境化的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品格(素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一个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直接面对实际的、复杂的真实任务,才能采取新的学习策略获取生存的经验并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学会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情境创设影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表现,是实现“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察要求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而教师对“情境”认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学素材的准备和训练试题的遴选,教学素材和试题是否具有真实、复杂的情境,是否具有新颖、独特的情境,甚至具有“认知冲突”的情境,是判断教学是否符合“素养立意”的重要外显标志。
3. 以情境为载体的学科活动、问题解决活动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高三复习备考主要以单元、主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高三课堂教学则应该以实际问题的研究为核心,围绕主题探讨问题,促进学生运用知识,通过创设情境来导课、运用情境来设问,利用“学科活动”对学科知识的加工、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内化、转化、升华,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高三复习教学的情境创设,最好以高考试题为素材。例如:复习“地球上大气”的“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利用2017年全国1卷9-11题,“大气的运动”可利用2020年全国1卷4-6题;复习“地球上的水”的“水循环”原理可利用2017年全国1卷6-8题、2018年全国1卷37题“ 乌裕尔河”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高考试题为素材创设情境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对对学科知识加工、消化、吸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什么样的“学科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运用、加工、消化、吸收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内化、转化、升华呢?这实际上涉及到学生是如何学习、获得学科知识的,获得的方式不同,其形成的学科知识的结构化程度是不同的。这实际上涉及到学生是如何学习、获得学科知识的,获得的方式不同,其形成的学科知识的结构化程度是不同的。一种方法,是老师按照教材内容和试题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学生机械记忆或者增加些意义后的记忆,其难以形成学科素养。另一种是将教学素材、试题内容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事实”的分析、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假设,最后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相关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地理思想等,从而形成地理学科素养。这个“事实”就是情境创设。
可见,情境既是“学科活动”的起点,也是“学科活动”的能够不断深入的支点,因此,可以说,情境是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
情景化下问题式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承载地理活动的学科情境,以情境为载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培养面对复杂需求的时候,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观念、思维方式。地理课堂通过情景化教学将立德树人和地理核心素养串联起来,培养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和选拔人才要求, 促进地理教学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使地理教学成为助力素质教育的有利途径。
参考文献:
[1]运用简易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图文结合[J]. 王圆圆.??神州.?2012(36)
[2]谈解读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的意义[J].刘绪新.才智.?2019(12)
[3]突出地图教学地位,提高地理教学水平[J]. 侯肖男. 学园.?2014(12)
[4]计算机地图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薛有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Z1)
[5]借你一双慧眼,把这地图看透——地理教学中突破读图瓶颈策略谈[J]. 褚荣伟.地理教育.?2005(02)
[6]地图——打开地理教学的金钥匙[J]. 荆治岗.??西藏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