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与培养解题能力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黄春云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来展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顺利有效完成的目的。
        黄春云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中学 湖南?永州 425503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来展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顺利有效完成的目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融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促进二者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解题能力;融合策略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通过相应的解题过程来进行体现,而学生解题能力也能通过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注重两者的有效融合,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通过解题思路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其解题思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生在解题的时候,首先要对数学题目进行仔细阅读,精确掌握题目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对题目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定理进行充分挖掘,从而分析出解题的具体思路,有了解题思路数学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以例题的形式给学生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在此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有效培养[1]。比如在九年级相关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多数习题都是围绕中考考点来进行的,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紧扣中考考点来对解题思路进行有效分析,拓展学生的解析思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掌握,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及时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指导进行解决。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历年中考当中的典型题型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复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框架,从而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在进行九年级综合与实践“汽车能通过隧道吗?”这一内容的时候,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老师可以举一个生活当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分析。例如:我市中心广场音乐喷泉的喷水管能喷出的水的最大高度为3米,而喷出水的落地点距离喷管的水平距离为1/3米,注意喷泉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求出喷泉的函数关系式。这其实就是一个求解抛物线解析式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当中,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道题当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将喷泉的实际现象问题转变成抽象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利用得出的数学结果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检验,从而求出实际的结果,进而求得喷泉的函数关系式。这道题综合考验了学生数学建模的功底,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出清晰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进行不断的分析推理和论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通过数学问题的精确运算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算的过程,要想准确无误的解答出数学问题必须要进行精确的运算。如果学生的运算能力比较差,那他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进行精确运算,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2]。
        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相关习题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中心,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运算训练活动。比如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题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运算比赛,比一比谁运算的又快又准确。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些带有答案的运算题目,让学生来判断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找出错误点,并给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和答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点拨之下学生完成了所有的运算活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运算能力提升的过程当中得到不断发展。
三、通过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有效推导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公式和定理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有效推导,让学生明白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来源,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深度了解和认知,让学生将其深深的刻在大脑深处,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后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能够对其进行灵活应用。同时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对相关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有效的推导,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拓展应用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初中当中最常用的相关公式像乘法公式,平均数公式、平方差公式、平方和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推导的过程当中,既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逐步了解和认知。老师也可以给学生给出一定的公式和定理,让学生自主进行推导,如果在推导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疑惑,就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消除疑惑,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理解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进行解题的过程当中能够对题目当中的内容与相应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有效对接,进而让学生的解题过程更高效,更有质量。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而且也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数学习题的拓展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不仅要通过课本上的相关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和综合性的题目来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而目前有很多初中学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紧紧围绕教材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不仅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让学生在碰到新问题的时候毫无思路。所以老师一定要意识到拓展教学的重要性,平时可以多积累一些有关于数学题目方面的素材,及时掌握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相关联,从而开发出综合性比较强的数学例题,进而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结语:由以上内容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解题思路的拓展和分析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数学的精确运算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拓展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达到和谐共同发展的目的,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晨.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分析与解题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47.
[2]许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