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娟
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职工子弟第六小学 010020
摘要: 小学六年级是小升初的关键过渡时期,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现阶段六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计算能力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经验,重视对计算的教学,探索对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更有帮助的教学手段,为小学生升入初中的数学能力做好最后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策略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任务不仅仅局限与解题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想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有关的教学内容更多的融入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提高计算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计算技巧。
一、情景教学,激发计算兴趣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承担的学习任务较重,大量枯燥的计算学习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缺乏必要的计算练习,会使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计算速度下降。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或者熟知的生活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完成计算知识的锻炼,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知识回馈生活。比如,在进行百分数知识的计算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以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引出学生需要进行的计算内容,完成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可以在引入课堂内容时这样表述:今天商场打折,妈妈要带你去买一些新衣服,你来到一家品牌服饰店,发现了一个非常中意的外套,售价三千元,试穿后效果也不错,在你和妈妈犹豫的时候,服务员激动的对你们说,你们真是太幸运了,今天是周年庆,这件衣服八折出售,那么现在在你和妈妈预算两千五百元的情况下,请问妈妈会给你买下这件外套吗。这时学生就会在纸上列出式子,进行计算和结果比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这样的问题创设中会更高,计算速度也会更快。原因就是学生真的把自己融入到了够贱的生活情境和故事情境中,真的想迫切的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一件新衣服,在这样的心里想法产生之后,学生对百分数的计算就会更加感兴趣、更加认真,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能够与数学计算过程产生更多的联想。
二、掌握口算技巧,为计算奠基
计算的题目虽然有无数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应用的计算方式也就几种,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完全掌握计算方法,升入初中后更多是对学生数学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教学,对这些基础的计算知识,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口算就是诸多计算方式中的关键一种。口算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减轻计算的难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其实许多学生都具备口算能力,但是由于在考试中担心口算会出现失误,所以不论多么简单的数字计算,也习惯于进行笔算,形成习惯很难改正。但其实口算比笔算更加方便快捷,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频率更高,同时在考试的时候也能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口算的重视,有意的引导学生进行口算,
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口算练习,定期的在数学课堂上举办口算竞赛,比比谁算得快,比比谁算得准,使学生在游戏中对口算产生兴趣,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口算的准确率,这样在之后的考试中也能够更多的使用,产生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还应该交给学生一些口算技巧,使口算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比如可以引入互补数的口算训练,在一道题目中出现176+119+124+181的计算,就可以在脑中联想76与24、 81与19是互补数关系,这样通过结合计算,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字组合,也能够为口算提供更多的方便,比如125 X 8=1000, 25 X 4=100这样的组合,由此基本组合我们可以推导出更多的衍生的组合,12. 5 X 8=100, 0. 125 X 8=1、25X 12=300这样的组合,在口算时,识别出这些组合,可以有效提升口算速度。
三、进行估算教学,丰富计算方式
估算作为一种主要的计算方式,在选择题和比较题中进行应用,能够迅速锁定答案,在生活中也更加的有使用价值。笔者在教学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其实使用估算的次数是远大于精确计算的,然而这一点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识不到,对估算的计算不够重视。估算的掌握,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觉,进行估算其实就是用一个便于计算的数字代替运算中的精准数字的过程,达到对运算过程的精简、运算难度的降低。因此,学生对数字越敏感,估算的值就能够越接近准确值。比如对于341这样的数字,许多学生估算的时候,意识到这个数字在300和400之间,直接将它看成300,但其实这个数字是在300到350之间,看成350,会大大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估算的概念不止体现在数字的计算过程中,对于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单位和计算问题都涉及到估算。比如在进行长度厚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计算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一本书的厚度、客厅的面积等进行估算,对不同数值的不同单位的表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在遇到类似计算的应用题时,也能够根据常识,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评估,辅助验算过程。在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涉及到估算,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提升估算能力的机会。比如可以为学生留课后的作业,让学生在周末与家长逛超市的时候,结账之前对买的东西的价钱进行估算,再到收银台结账,观察自己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结算结果相差多少,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缩减与准确值之间的偏差。进行数学笔记的记录,然后在下一次的数学课堂上,将自己的估算过程,发现的估算问题,以及得到的一些估算技巧的收获和启示与学生分享。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内容,加强对估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不断的应用中,总结估算的技巧,提高估算的速度,增加估算的准确率,减小估算结果的偏差。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掌握正确的计算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加高效的课堂。希望本文的提升计算能力的策略,能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助推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芦盛华.如何避免将数学与算法等同起来一一一项关于数学观的访谈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 (4) .
[2]李沆.基于粤教云ForClass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8(10).
[3]罗秋苑.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