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阙云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阙云艳
        丽水市青田县船寮高级中学 浙江省丽水市 3239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职高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这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或者青年期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发展较为激烈,内心也会产生很多的困惑和冲突。为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本文将围绕如何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引导职高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进行教育阐述。
关键词:职高;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如今的职高综合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个中学生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够让职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更是为了职高生在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与人交往做准备。
一、了解学生年龄特征,鼓励引导教育法为主
        要想对职高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就年龄阶段来说,职高生普遍处于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自我意识大大提高的同时学生对于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也在减弱。在此阶段,教师一定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不能继续站在权威的角度指挥学生,而应该尽量用鼓励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心态。
        例如:职高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比较大的随意性,比如因为心情不好就会随意不完成作业,因为早上起不来床就会出现迟到的情况。表面来看这些是因为职高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没有形成系统的自律意识;但是从根本处来看,归根结底,其背后原因还是职高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散漫的态度都是其内心深处缺乏目标而导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以鼓励和引导的教育方法为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日常学习中散漫行为的严重性,从而做出改变。
        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时,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从正面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奖励策略来激励学生遵守班级秩序,自觉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比如班级内有一名职高同学经常迟到,询问原因该同学也不愿意和教师产生深入交流。

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冷漠应对,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缓和态度用比较温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在开班会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全班同学制定一条班规,每隔两个星期,班级内部会统计到课情况,两个星期都是全勤就可以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奖励;但如果有迟到早退的情况,则需要当众表演节目作为惩罚。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心里普遍比较矛盾,同时又带有一定的自卑和害羞的特点,利用这样奖罚分明的激励措施,有利于保障全班同学及时到课,帮助学生们改掉坏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好习惯。
二、多用“爱”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认知观
        青春期和青年早期的学生在心理认知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职高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着重关注每位同学的心理认知观发展。学生在年少时期有没有得到正向的心理引导,对其日后的影响和差异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爱”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感觉到被爱,从积极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认知观。
        例如:当职高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有时候是因为成绩不够出色,有时候是因为家庭生活遇到了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多用“爱”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从乐观向上的态度去认知世界。比如一名同学的家庭情况最近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经常心不在焉,巨大的消极情绪不仅会给同学一个人带来影响,这样消极情绪的蔓延同样会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负面影响。
        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多和该同学开展心理辅导对话,在心理辅导初期,教师可以担任倾听者的角色,让学生尝试发泄和交流。当学生自我表达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看问题也要想正面的影响,就是可以站在一个老师或长者的角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和经验,同时为一学生伸出援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帮学生减轻一些压力。如果该同学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得到解决,教师则应该做好长期对该同学进行心理辅导的心理准备,让该同学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办公室与教师进行一番对话,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多多鼓励和安慰。尤其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更应该主动施以援手,在多方鼓励和安慰的背景下,该同学也能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学会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总结:
        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这个心理氛围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有为职高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使职高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钇霖.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0):116,165.
[2]李海燕.微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9,(24):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