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玲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五中学 253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踏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在过去,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相对较为不足,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当前因经济发展,多数基层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情况严重,多数年轻劳动力思想观念发生较大转变,便出现了“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情况的出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影响,据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安全等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中笔者便重点探究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爱;矫正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儿童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关怀,促进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令家庭教育的落实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一、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缺少亲情关怀,教育弱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孩子跟城里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不惜花巨资在城里购买学区房。这也造成了家庭经济压力巨大,家里的壮劳力不得不外出打工。甚至为了多挣一些钱,不得不走向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因此这部分人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一般情况下,农民工进城打工大部分都是选择年初出发,直到年末春节才回家探亲,这种情况使孩子与父母相处、交流的时间越来也少,关系也渐渐疏远,孩子所出现的烦恼、问题也不得及时得到解决,其所缺失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将会严重影响着亲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孩子的成长,让其在童年时期就缺少父母的关怀。此外,情感的缺失会让孩子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抑郁症,比如内向、自卑、不合群以及不善与人交谈等。
(二)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低
据调查发现,农村大部分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包括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其监护人大多数都是老人,老人年老体弱,文化水平较低,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战争频繁,没有条件学习,就成了文盲或者半文盲,根本没有办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仅如此,监护人对于孩子家庭教育的意识淡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根本没有能力去教育孩子,也不能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最终导致孩子成绩下滑,甚至出现了厌学心理,严重影响着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重成绩,轻教育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几乎所有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表现,根本没有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家长们普遍都有一个同样的错误思想,即只要成绩好,其他各个方面也就会提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相反,成绩差的学生一定就是不听话的孩子,都会让自家小孩远离这样的人,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家长只将成绩放在第一位,孩子的习惯、个性、情感、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他们漠不关心,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另外,家长也缺乏相同的教育,忽略了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其的培养无从下手。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在我国,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才是孩子学习的地方,其成长与家庭教育没有关系,学校有能力、有责任教育好孩子,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教师身上,其能否成才就全靠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自觉性,只顾着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与学校主动联系,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冷淡,缺乏相应的协调与配合。
(五)溺爱的教育
根据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缺点,由于祖孙辈受到血缘关系的影响,祖辈都非常溺爱孙子孙女,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在农村出现的概率比较大,因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疼爱,所以祖辈就会对其更加疼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会无条件满足其一切要求,但是往往却忽略了其精神方面的问题,从而出现了重养、轻教育的现象。
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
留守儿童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自己的想法,同样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和希望,都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学习、成长,享受着国家平等的教育,只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与家庭教育,因此,要想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那么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父母,因为其教育方式会决定着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一个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不仅如此,想要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慎重考虑,为了照顾到孩子的感受,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让孩子能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的温暖;如果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到身边那么其一定要定期与孩子交流、沟通,消除孩子的内心孤独,经常回家看看,了解其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孩子问题并纠正,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即使人在远方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找到归属感。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尊重孩子的想法
要想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那么监护人一定要改变个人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将传统理念打破,多为孩子着想,学习一些对其有利的教育方式。不仅如此,监护人一定要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对孩子多一点关怀,让其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监护人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让其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同时还要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三)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
学校要想准确了解孩子的情况,那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要观察其情况,并且详细记录下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另外,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让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效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教育领域也随之进行了改革,使之可以更加注重教育工作。留守儿童是当下社会发展过快、城乡发展不平衡下所导致的产物,因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会逐步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甚至是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无论是家长、教师亦或是学校,均应重视这一问题,注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其能够在未来学习生涯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春慧,邹国锋.浅谈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文渊(中学版),2020,(5):838.
[2]张学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影响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20,(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