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开明
湛江市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524002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题式教育方式正好契合了这一政策,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良好、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友好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道德品格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教育策略展开了详细系统的探讨,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教育策略
前言:
相对于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模式,主题式教育模式更加贴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课程教学的学科特点,同时有效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生本”的教学原则,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值得在实践课堂中应用与推广的教学方法。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有效深化学生的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问题式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
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增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有效引出教学主题内容。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核心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式的学习主题,并且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与总结归纳。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内涵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对教学本质意义的深层认知与感悟。
比如,在进行“公民基本义务”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教学知识的了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探究式的课堂主题式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普及相关的公民义务与权利内容。如:“作为公民,我们既依法享有权利,也应该依法履行义务。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与社会缺乏担当,如果拒绝履行自身的法定义务,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增强自身的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其次,为学生设置探究课题,将学生分割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的第二环节。在具体的自主实践探究活动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研读具体的探究活动内容与要求,依次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宪法规定了哪些基本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等等,让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与指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知,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情景式主题,激发学生发挥思维与创作能力
在应用情景式主题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中作为情境创设的背景条件,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有效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理论教学知识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绽放生命之花》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PPT课件,让学生通过观赏视频、动画与图片,增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与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动物、植物以及感人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图片能够代表生命的意义。然后,通过为学生讲述《小钉子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与体验生命的意义。通过这种情景式主题教学,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原动力,让学生大致的感受到每种事物与人类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树立“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
三、整合式主题,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过渡与运用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内容进行整体化、程序化的整合,有效明晰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容量,有效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将单一的、固定的教学知识进行无限延伸,有效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的体系结构构建,促进学生学习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法律护我成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整合式主题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过渡与运用。首先,对于法律这一部分知识,前几节课中已经学习了一部分知识,学生大致掌握了运用诉讼与非诉讼手段来保护自己。就目前的初中生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反应总体来看,初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虽然很强,但是他们的保护能力普遍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辨别能力都不足,因此,对于自身所肩负的法定义务以及责任都不能够巧妙、合理的进行解决,对于不法侵害行为的回应能力还不具备清晰的认知。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重点加强对斗智斗勇的生活实际案例的解说,让学生通过熟悉与积累相关事例,有效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与处理态度。比如,针对学生在放学路上被抢劫的案例为主要的调查探究主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有效让学生明确面对这类问题时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导入更多的教学素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学习容量,培养学生将单一的知识点扩充向多方面、深层次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
结语: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既能够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与学习认知水平的课堂环境,又能够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相吻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晓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案例教学研究——基于创意教学理念[J].中学教学参考,2019,(25):58-59.
[2]高敏.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式教学存在的挑战及应对[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