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朱李辉
[导读]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经过胃镜检查之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朱李辉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经过胃镜检查之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择取2019年1月至 2020 年2月行 CAG和病理诊断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其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胃镜诊断之后,判断为CAG 的7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病人为30 例;病理学诊断为 CAG 的病例中,Hp 阳性共38例。病理诊断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胃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胃镜下CAG 表现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中,会出现伴发表现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一种表现者更高的情况(P < 0.05)。结论 胃镜检查对于诊断CAG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CAG结果具有较大差异,需分析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病理诊断
  CAG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病理学上表现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基层增厚但是黏膜变薄,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肠腺化生、幽门腺化生等情况[1]。CAG的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表现,多件为上腹不适、食欲下降等,部分可见体型消瘦。CAG引发因素非常多样,但是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饮食不规律以及家族遗传等存在直接关系。随着疾病的发展,将会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所以,临床上需及时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2]。本研究旨在对于CAG胃镜和病理诊断之间的符合率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高CAG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至 2020 年2月的70例行 CAG和病理诊断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男39例,女41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8.5±11.8)岁。排除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嗳气、胀满等。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胃镜检查
  所有患者由同一胃镜医师进行检查操作、观察描述和诊断。基于表现分型:A型:胃窦黏膜出现变薄;B 型: 血管黏膜红白相间,但是以白相为主; C 型: 胃黏膜粗糙不平,出现铺路石状颗粒样改变。
1.2.2病理组织学检查
  采集所有患者病变处胃黏膜组织,同样是由同一名病理医师进行染色并诊断。使用10% 固定甲醛活检胃黏膜标本,经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 染色之后,由医师进行病理诊断。基于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程度来对于萎缩程度进行分级,腺体数量减少低于1 /3 为轻度,而低于,1 /3~2 /3 为中度,2 /3 以上属于重度;基于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细胞取代胃黏膜固有细胞的程度,来对于肠上皮化生分级,分级标准如上;不典型增生则主要是根据增生的细胞数量及其形成腺体的异型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1.2.3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情况检测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 检测所有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对于试纸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开展操作方法及诊断标准。判断 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1 min 内为强阳性,1 ~ 3min 变为红色为弱阳性,超过 3 min 为阴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分析数据,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CAG患者50例,其中伴不典型增生10例,伴肠上皮化生7例;胃镜诊断是CAG患者61例,其中A型10例,B型8例,C型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3%(50/70)。
2.2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病理诊断者的幽门螺杆感染阳性率要高于胃镜诊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CAG胃镜检查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经过胃镜诊断 CAG 的3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强阳性16 例,占总数53.3%。B 型表现者14 例,其中伴发 a 型表现者有5例,占总数 35.7%,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4例,占总数80%(P<0.05);伴发b型7例,占总数50%,其中,Hp 强阳性6例,占总数85.7%(P<0.05)。因此,存在颁发情况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要比单纯一种表现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因为胃粘膜萎缩并不是一过性表现,如果无法及时治疗将会难以恢复正常,并且与胃癌存在直接关系[3]。而CAG是一种为胃粘膜萎缩的病理学诊断表现,其胃镜表现包括腺体减少,从而导致腺体减少,出现黏膜变薄、血管网显露,呈现出粗糙颗粒样,血管网不绝对现象;化生腺替代时,黏膜厚度正常或增厚[4]。
  当前CAG的发病机制还尚未完全阐明,因为发病因素非常多,认识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同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但是CAG的每年发生癌变率为0.5%~1%。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对于来本院实施CAG和病理诊断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对于患者进行CAG和病理诊断之后,病理诊断的70例患者中,判断为CAG 并且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病人为30 例;病理学诊断为 CAG 的患者中,Hp 阳性共38例。病理诊断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要比胃镜检查高,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实施胃镜诊断CAG ,患者的表现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中,伴发表现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要高于一种表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CAG使用胃镜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但是仍旧是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CAG的金标准,并且CAG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此来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参考文献
[1]蔡方梅,李哲,曾红英.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164-165.
[2]崔改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1):51-54.
[3]哈雪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其与Hp感染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8):30-31,33.
[4]简学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1):1636-1637.
[5]张峰,王卫国,谢燕, 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3):2325-2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