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67例药物性肝损伤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李翠
[导读] 浅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诱发因素,强化医务人员对DILI的认识及重视,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


李翠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澜沧665699)
【摘要】目的:浅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诱发因素,强化医务人员对DILI的认识及重视,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传染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DILI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传染科收治病人中导致患者发生DILI的药物种类主要有抗结核药物,其次为抗病毒药物及草药;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结论:医院传染科收治病人中,引起DILI的药物多为抗结核药物及抗病毒药物,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同时对草药引发的DILI也不能掉以轻心;早期预防和发现DILI并进行及时处理是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防止药物性损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种类;防治措施
?  近年来,随着制药技术发展,新的药物不断在临床应用,DILI已成为临床最为多见的肝病,其对患者的损害已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轻度的DILI可在停止药物后自行恢复,而严重的DILI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调查报道[1],药物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在所有急性肝衰竭中占到30%~50%。所以,加强对DILI的认识,及早的采取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医疗安全,减轻药物对患者的损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对医院传染科在2年中收治的67例DILI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药物使用种类构成、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加深医务人员对DILI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67例DILI病例来源于医院传染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DILI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49.8±4.52)岁。6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病程等资料不具有差异性,P>0.05。
  1.2临床表现:该组患者,不同程度出现临床症状49例,占73.13%,表现为乏力、恶心、纳差、上腹胀、上腹部隐痛不适;呕吐、黄疸、发热、皮疹、瘙痒。无症状18例,占26.86%。
   1.3治疗措施:对收治患者立即进行详细采集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尽快明确DILI疾病诊断;积极查明导致DILI的原因,立即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或可疑药物;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进行保护肝细胞、解毒、对症治疗;重症者给予纠正肝衰竭处理,必要时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及转院处理;给予患者卧床休息,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1.4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得到明显的改善,ALT、AST、TBIL恢复至正常上限的2倍以内;②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出现好转。上述指标有所恢复,但仍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的改善,上述指标无改变或数值升高,甚至死亡。
   1.5统计学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来表示。



    2结果
    2.1 药物使用种类及构成情况统计:使用抗结核药35例,占52.24%,其中继发性肺结核26例,占74.29%(29/35),结核性胸膜炎9例,占25.71%(9/35);艾滋病抗病毒药物26例,占38.81%,草药6例,占8.96%。前面两种用量均按照药品说明书成人常用剂量使用,草药均为患者自己服用。
   2.2发病时间及肝细胞损伤类型:用药后1周内出现肝损伤16例,占23.88%,1-4周出现肝损伤37例,占55.22%,应用药物两个月发病14例,占20.89%。该组病例中,肝细胞损伤型40例,占59.7%;淤胆型13例,占19.4%;混合型14例,占20.89%。
?  2.3治疗效果:临床治愈49例,显效15例,无效3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转院2例),总有效率为94.03%。?
    3讨论
??有研究报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药物中,超过1000多种药物出现肝毒性。而静脉给药引起的DILI涉及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抗肿瘤药,原因可能是和药物本身的肝毒性或者患者存在高敏反应。近年来,随着医院传染科收治艾滋病患者收治的增加,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引起的DILI也不少见,中草药、保健品、减肥药等造成的DILI日也逐渐出现。
   该组资料中,引起DILI的药物抗结核药物占52.24%,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占38.81%,自服草药占8.96%。抗结核药属于抗菌素类药物,在DILI病例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次为抗病毒药物,两种比例较高与本科收治病人种类有关。其中,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中,继发性肺结核占74.29%(26/35),结核性胸膜炎占25.71%(9/35)。分析原因为:临床医生在对结核病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结核病属于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其疗程较长,抗结核治疗需要几联药物联合应用,容易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损伤[2];艾滋病目前还未研究出有效的根治方案,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毒复制,但治疗艾滋病使用的几种抗病毒治疗方案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皮疹、骨髓抑制、消化系统症状等,一般发生在治疗初期,临床医生需掌握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毒药物组合进行治疗,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进行;另外,草药所致的DILI比例虽然不高,但也应引起重视,还有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基础疾病的增加,需要应用药物的增多,发生DILI的情况更应该提前估计到。
??总之,DILI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涉及因素较多,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提前做好保护性预防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美岑,郭丽珍,沈洁,等.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伤109例临床特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01):24-27.
[2] 杨胜利.初治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27,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