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琼 王刚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
摘要: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在甲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甲亢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T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皮疹和血细胞计数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丙硫氧嘧啶对甲亢患者实施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且可降低皮疹和血细胞计数异常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丙硫氧嘧啶 内分泌 甲亢
甲亢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又被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是由于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致使患者的机体交感神经出现兴奋,以及机体代谢过于旺盛所致[1]。代谢亢进是甲亢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可同时出现心悸、盗汗、身体消瘦和饮食增多等现象,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2]。目前,主要应用药物、放射碘以及手术方法治疗甲亢,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3]。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能较好的抑制患者机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改善患者激素代谢水平。本研究探究应用丙硫氧嘧啶对甲亢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甲亢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5~56岁,平均(45.5±1.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2±1.7)年。研究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6~57岁,平均(46.5±1.8)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7±1.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甲巯咪唑实施治疗,先对患者应用常规的护肝药物,患者饭后口服健肝灵胶囊(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001,规格:0.5g×60s)每次4粒,每天3次;同时,给予患者甲巯咪唑(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85,规格:5mg)口服治疗,每次2片,每天3次,病情轻微剂量可酌减,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2片。治疗后,若病情获得改善,剂量可进行适当的调整。4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每天3次,每次2片,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2片。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包含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otaltriiodothyronine,T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以及总甲状腺素(totalthyroxine,FT4)。收集治疗前、治疗4周后清晨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应用血清分离仪,3500~4000r/mim离心10min,用甲状腺功能仪在化学发光仪辅助下测定血清中TT3、FT3、FT4水平[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功能损伤、血细胞计数异常和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比较
研究组TT3、FT3、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皮疹和血细胞计数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png)
3、讨论
甲状腺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作用,甲状腺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控制人体的生长和代谢速率。若患者的代谢出现亢进,就会增加肠胃活动,加大饮食,造成排便过多,增强氧化反应,迅速消耗机体能量,使体质量减轻;同时,还会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造成情绪低落,进而发生失眠、心悸和心跳加速等不良反应。若病情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就会导致甲亢性心脏病,进一步发展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显示,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由于甲状腺激素损害,轻中度甲亢患者通常会出现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阻碍人体的肝糖原的合成,增加组织糖含量,使蛋白质更易分解,增加肝内去氨基的作用,进一步造成肝肿大,导致肝功能发生异常。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会加速肝糖原的分解,致使肝糖原耗损过快,造成肝功受损。对于治疗轻中度的甲亢,通常应用药物实施治疗,在应用保肝药物治疗时,需要不断检测患者体内的血清浓度,治疗方案也随之发生变化,延长了治疗的时间,不良反应较多,使疾病难以康复。应用丙基硫氧嘧啶对轻中度甲亢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极大地阻止疾病的复发,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损害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
现阶段,对于甲亢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这两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抑制过氧化酶系统从而达到阻断甲状腺的离子碘汇集的作用,阻止T3和T4的合成,达到抗甲状腺亢进的效果。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的应用过程中均会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在药物服用后需实施严密监测,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汇报给医生,为患者实施血液检查,如果出现粒细胞缺乏,就需要参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将甲巯咪唑的用量予以减少,对于情况较重的患者要暂停应用并给予对症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甲巯咪唑治疗患者会出现血细胞计数异常和皮疹等不良反应;而应用丙硫氧嘧啶患者的肝功能损伤较为明显,因此,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治疗时应定期做好对患者肝功能的检查,如果患者的转氨酶和胆红素有升高现象减少用药量,情况严重时暂停使用药物,避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重患者痛苦。
丙硫氧嘧啶属于抗甲状腺的药物,其对于轻中度的甲亢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丙硫氧嘧啶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利用其能够降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酪氨酸)的偶联及碘化次数,因而可以极大降低氧化碘结合甲状腺球蛋白成功率,阻止外周组织的T4无法转化成为T3。本研究中,研究组的甲状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丙硫氧嘧啶对患者实施治疗,可以对甲状腺内的过氧化物酶进行有效的抑制,以及阻止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有效合成;在患者的外周组织中,丙硫氧嘧啶的应用阻止了T4的转变,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患者血清中T3含量;应用丙基硫氧嘧啶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患者的症状在2周内便可明显的改善,在进行8~12周的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病情得到控制,患者经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这说明该药物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应用丙硫氧嘧啶对甲亢患者实施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获得极大的改善,但药物应用时会造成患者的肝功能损伤,而皮疹和血细胞计数异常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晓红,陈平,陈树,等.丙硫氧嘧啶与甲状腺素片治疗老年甲亢的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7,11(12):1279-1281.
[2]张德言,卢秀波,刘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诊疗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9,13(2):124-126.
[3]宋云霄,邬建民,张海晨.化学发光法检测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临床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2018,33(6):543-548.
[4]毛晓健,马晓丹,刘丽,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儿童促甲状腺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2):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