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王亚华
[导读] 探讨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应用方法,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王亚华 
(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应用方法,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麻醉科一年来接诊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130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气管插管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该组患儿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8±0.6)min、(17.7±1.5)次/min、次/min、(97.4±3.6)%;麻醉总优良率为96.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6%。结论:对小儿阑尾炎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过程中采取气管插管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临床麻醉效果,保持术中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正常稳定,缩短患儿苏醒时间,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手术;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分析
??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善以及心理应激反应与成人的不同,所以手术中更应注意麻醉方法及用药,给予患儿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对减轻患儿应激反应及确保手术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1]。随着麻醉技术不断发展,麻醉药物的应用种类逐渐增多,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几率明显增加[2]。医院根据小儿的特点对近两年收治的130例小儿阑尾炎实施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小儿患者采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手术期间严密观察、监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麻醉科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诊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130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儿均为急性阑尾炎,均根据病史、体格检查、B超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其中,男72例,女患儿58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6±1.4)岁;病程0.5~8小时,全部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
??1.2麻醉方法
??麻醉前进行术前访视,仔细检查并询问患儿的以往病史,了解此次患儿病情,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排除麻醉禁忌症,根据患儿情况及手术方式制定麻醉实施计划;手术前禁饮6h、禁食8h;若患儿能够配合时,术前常规开放静脉通道,术前30min静脉输入阿托品,剂量0.01-0.02mg/kg。若患儿哭闹不能配合则在吸入麻醉下开放静脉通道;入室面罩给氧,心电监护,静脉通道开放后给予静脉诱导丙泊酚3mg/kg、芬太尼2u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在快速诱导结束后,实施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通气,吸呼比为1:2;设定呼吸频率为20-24次/min;静脉泵注丙泊酚4~12mg/kg·h,瑞芬太尼6~12ug/kg·h维持麻醉;并依据手术时间、麻醉深度调整相应药量,保持麻醉作用,在手术完成前的5min停止用药;整个药物麻醉过程中加强患儿的呼吸管理,保障给氧,密切监测患儿的BP、HR、RR、SPO2等指标变化,并做好记录;术后密切观察患儿腹胀、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



    1.3观察标准及效果判定
?  观察、统计患儿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麻醉效果判定:优:术中患儿完全处于肌肉松弛及安静状态,无不良反应;良:术中患儿肌肉松弛度较好,出现轻微疼痛及不良反应;差:术中患儿上述指标均较差,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士s)描述,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t和x2检验,组间差异达到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相关指标统计:患儿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8±0.6)min、(17.7±1.5)次/min、(98.3±3.2)次/min、(97.4±3.6)%。
??2.2麻醉总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该组患儿麻醉效果优97例,占比74.61%,效果良好29例,占比22.3%,效果较差4例,占比3.07%,麻醉总优良率为96.92%;发生不良反应14例,主要表现为腹胀6例,恶心、呕吐4例,躁动2例,均处理后缓解,发生率为10.76%。
??3讨论
    由于患儿整体适应能力相较于成人更差,受疾病影响以及手术的刺激易诱发患儿过度的生理应激反应,对患儿免疫、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术后的恢复、手术安全度以及麻醉效果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3]。手术时需要麻醉效果达到适度镇静及循环稳定,肌肉组织处于松弛状态,麻醉用药安全性高及术后快速苏醒,以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及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上述优点,可通过抑制心血管系统,改善患儿应激指标的作用,同时与具有良好剂量依赖性的内脏镇痛作用的芬太尼相联合,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避免因丙泊酚对患者的心肌收缩产生抑制作用,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呼吸,确保患儿的通气量充足,防止产生高腹压、气腹等不良反应,达到抵消丙泊酚无镇痛作用的劣势,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所以医院麻醉科医师通过不断学习、探索,近几年来采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该组观察资料显示:患儿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8±0.6)min、(17.7±1.5)次/min、次/min、(97.4±3.6)%;麻醉总优良率为96.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6%,临床效果较好。
    总之,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儿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患儿苏醒时间,确保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正常稳定,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志蓉,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183-184.
[2]李庆臣.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4):189-190.
[3]白毅,丁熙垚,王艳.小儿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6-7.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