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结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元秀 彭金金
[导读]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学生需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元秀  彭金金
        封丘县王村乡三里庄小学 4533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学生需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用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和形象思维提升的一门学科。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够适应数学课程,那么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增添很多阻碍。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许多小学数学老师纷纷开展了各类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方法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的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势,同时针对该技术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融合教学
        引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存在信息技术的身影。而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有些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影音系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并不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单独训练,而是通过大量的题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种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往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枯燥,无法真正的对数学产生兴趣,只是机械性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环节中掌握一些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天性爱玩,并且对于枯燥的课堂生活往往没有太多的兴趣,如果从一开始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那么学生将很难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成长。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化技术,既有充满科技感的精彩内容,又有易于观察和理解的形象展现,这对于学生来说具备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后,首先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往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或者学生通过课本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很难快速的分析和解决。这样就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有了信息技术之后,老师可以利用相应的设备,更加形象的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带动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永远保持新鲜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往往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讲完,但是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分散,不够系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联系其他的内容,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现更多的背景知识和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能够通过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其中的联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比如在教小学数学加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计算“1+2+3+4+5+6+7+8+9+10=?”看哪一位学生计算的速度更快。当学生计算完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情况为他们讲一下高斯计算这个题目的小技巧。通过这种具有规律性的游戏,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系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也为学生学习道路上树立一个偶像。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的一种习惯,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专注度。所以,老师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培养一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帮助他们扩展知识面。同时网络课程的兴起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老师可以为家长推荐一些有趣的网络课程,让学生能够在网络课堂这种新鲜的学习形势下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以概况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课堂上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特别是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必须借助表象进行想象。多媒体技术是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好方法,它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化圆为方,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圆转化过程。这样的体验过程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互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数学知识聊天群,学生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了解的数学小故事、学习小技巧,并且同学课下时间可以去讨论不理解的知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将会具备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自身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形象化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清华.农村中年级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8):151.
        [2]彭小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质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762.
        [3]梁向明.农村高年级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130-131.
        [4]覃美英.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路径分析[J].科学咨询,2020,(7):146.
        [5]王应文.新时期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