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不仅仅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德育教育的一种特色手段。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动听的音乐旋律,有趣的音乐形象,贴切的教学内容,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方式。
案例背景:
正值青春期的初二孩子们,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从外在发育来看,他们比刚入初中时长高了许多,嗓音也正在改变,有不少同学原本好听的童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奇奇怪怪”的嗓音。他们想唱而觉得声音不够美,无法表达出心中喜爱的歌曲。从心理上来看,他们自我感觉“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不再拘泥于只学习音乐书上的作品,甚至有点“叛逆”心理存在。对不感兴趣的音乐漫不经心的学着,却没走进他们的心灵。有时,这些孩子也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想创新却又碍于面子羞于表达。过于自满和不够自信,对自己和外界认识的不够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想通过一节音乐课,初步尝试让他们能够逐渐变得勇于创新、大胆表达,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善于发现和欣赏音乐之美、人性之美。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书第一单元“花季如歌”中,有一首选自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旋律青春向上,属于同学们喜欢的流行音乐风格作品。借着这首歌,我展开了我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播放《听妈妈的话》音频。
设计意图:用音乐吸引学生注意,课堂快速安静下来,通过周杰伦的故事
引发学生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师;这首歌曲熟悉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
师:不少同学对他比较熟悉,有哪位是他的超级粉丝,说一说他除了音乐以外的故事?这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起来,有一位同学坐在椅子上随口对旁边的同学说道:“我跟你讲,他妈对他凶的很,会用棍子揍他。”我一看,这学生翘着一个二郎腿散漫的坐在凳子上。但我并没有立刻纠正坐姿,而是示意他起立,邀请他面向大家,把故事清楚的再说一遍。他意识到自己的举止不当,很自然的起立,绘声绘色的讲起了单亲家庭长大的周杰伦小时候学琴被妈妈教育的故事。其他的同学也迅速安静下来,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对于这样的经历,不少同学都感叹自己曾经也有过相似的事情发生。对于成为周杰伦这样的人才,他们表示平时个人的努力不可少,父母的教育不可少,虽然教育方式有时候不够温和,但却能理解。同学们开玩笑地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二、生欣赏《听妈妈的话》MV视频
设计意图:了解说唱,通过说唱练习,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合作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遇到问题不轻易放弃。
师:音乐中除了唱还有什么有特色的地方?生答道“说唱”。师介绍完了rap,邀请同学们尝试演唱。学生A说:“so easy!,老师不用教,我会。
”也有的说:“太难了,唱不起来。”我一听,有个“骄傲”的学生开始吹牛起来。于是首先请他跟着音乐表演一遍。说的有点儿意思,但仍然有跟不上节奏,歌词说错等一系列问题。其他同学用掌声起哄“唱的真好!”A的脸立刻红起来,但却也不承认:“有本事你们来啊。”这时,我说道:“刚才A同学在开头的时候其实说的很有感觉,但是因为没有注意强弱拍和三连音的地方,所以后面有点跟不上了。这个部分并不难解决,我们先来找准哪些字在强拍上。”当我由慢变快的练习后,许多同学都说:“哦,原来是这样找规律和特点的,我也能玩点说唱了。”A说;“老师,我要再唱一遍。”这一遍,唱的非常棒,同学们自发给了他掌声。这一遍是真正的认可的掌声。我问道;“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表演一下rap?”我看到B同学犹豫的眼神,就点了他的名字。由于紧张,他获得了三次表演的机会。同学们也没有跟着喝倒彩,而是耐心地和他一起练唱,直到他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后,大家也都高兴的鼓起掌来。这是对他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后来,这位学生的家长在qq上和我聊起他的孩子最近很喜欢音乐,有时候还会自己创作说唱的歌词。我得知以后,非常欣慰,更加确定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
三、同学合作,跟着音乐伴奏完整演唱听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让音准好、嗓音好的同学演唱旋律部分,正在变声期、喜欢rap
的同学负责酷酷的说唱部分。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
在刚开始的合作中,总会有节奏不一致的问题出现,这时,C同学举手说;“你们都看我的指挥,这样节奏就统一了。”没想到,平时闷声不说话的学生也会主动参与集体表演中来,让同学们有点惊讶,但很快便在他的指挥下,逐渐唱出了有他们班特色的《听妈妈的话》。他们的演唱渐入佳境,还有更多的声音加入其中。平时爱调皮的学生D临时加入了B-box。我并没有打断他,而是用手势提示他在歌曲的哪些地方能够进入,更好地把作品表现好。他也一改以往的作风,努力地学会看懂我的手势,尽可准确的加入音乐中。
一堂课就在学生的歌声中结束了。下课后,我听见有的学生对C说;“没想到你指挥的不错嘛!”C说:“当然,我小学曾经是合唱队的呢,你们唱的乱,我听了着急。”“那以后校合唱比赛的指挥就推荐你了,哈哈!”还有同学说“今天的音乐课时间过的真快,我脑海里突然呈现出一些歌词,回家我要去试试看,能不能唱起来。”“好呀好呀,我会弹一点吉他,有空我们可以合作一下呢。”学生B唱着课上歌词,从我身边走出教室。D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不是只有唱起旋律来才叫歌曲,我跟你们科普一下,这个B-BOX啊,它·······”
听着学生的对话,我不禁笑起来。幸好我没有批评他们的坐姿、没有否定他们的创作、没有因为课堂进度而赶时间,减少他们练习的次数。
当然,一节音乐课并不能完全影响学生,但至少能够促进他们的细微改变。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思考。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细致了解学情,说不定会吉他的同学就可以有机会展示。可以留有一点时间鼓励他们创作用说唱的方式,写下对父母想说的话。可以通过西方音乐形式带领他们了解民族音乐等等。
希望以后的音乐课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德育之高并不在一朝一夕,而应该是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这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