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廷勇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300
摘要:中国教育技术不断普及,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音乐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有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同时采用人工智能将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电脑中的各类软件与音乐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有效教学。
关键词:人工智能;音乐教育
引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教育的模式,还是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均发生了较大的进步。现阶段科学技术及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对音乐教育本身产生巨大的改变,从而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人工智能的运用追溯到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将智能技术和音乐键盘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演奏乐器。这种乐器能够根据智能软件的自身因素储存各式各样乐器的音色,并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实时进行切换和转换。由于新型的乐器较易携带,许多教师会将这种乐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种乐器的发明可以实现人工智能和音乐教育的结合。但由于音乐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并未在音乐教育领域有较大发展。新型音乐智能教育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现如今的音乐教育模式还处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状态之下。
二、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1、音乐教具更智能化多样化
人工智能技术在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许多教学所用的电子乐器逐渐走向智能化道路。电子键盘若加上人工智能可以储存更多的音色,应用于实际演奏时可以将各种不同旋律的曲子或曲风进行调整和安排。学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键盘乐器随时进行创作,更灵活展现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主题任务,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许多音乐智能乐器与手机或电脑上的APP相结合,从而达到智能练习的效果。在手机或电脑的APP上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例如使用Orb??Composer这种软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创作的曲风或节奏来输入相关的旋律音调和样式,输入之后软件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匹配和融合,从而形成符合学生意愿的曲风。学生可根据前期的小样来进行后期的调整,智能音乐软件对学生的创作水平具有很大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想象的多元化,同时也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及时发现人工智能音乐教育的软件,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智能音乐软件来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学习[1]。
2、音乐教育教学可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现如今人工智能化的工具正在逐渐普及,将音乐教育和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相连,可以实现网络教学,从而摆脱地域和时间因素的限制。例如在慕课上学生可以自主查询感兴趣的方向。热爱二胡的同学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媒体技术搜索与二胡有关的课程,热爱古筝的同学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和具有同样爱好的同学展开交流,由此网络课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许多音乐家会利用网络技术,例如IMSLP国际乐谱库来搜索所要创作的音乐完整乐谱和录音。这类软件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音乐来源的查找。若学生在创作某个音乐或进行演示找不到乐谱时可以直接打开这类软件进行关键词的搜索,从而为音乐课堂的教育和教学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2]。
3、教学模式更加动态化,新颖化
教育教学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促进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激活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更加动态化和多样化。在课堂上,通过软件和技术的分析应用,准确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特点,通过学习效率和学习进展的分析,更主动把握住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从而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逐渐被人工智能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学过程中通过软件技术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将所有科目和知识体系连接为整体。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将音乐领域的各种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再结合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将学习者和适应型内容以及数据获取这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动态模型,将这种原理贯穿到音乐教育的始终,有利于教育教学。以二胡为例,学生在学习时先学习二胡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授二胡的具体使用方法时可以借助软件讲解二胡结构。通过软件上的具体结构来详解讲解二胡的弹奏方法和二胡的弹奏技巧。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系统上的情绪、学习状态反馈来精准定位,提升教书育人的效率[3]。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音乐软件的编辑修改、录制、播放,可以实现音乐元素的智能化处理,这种新型的教学因素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互相交流的平台上,原有的音乐曲目会发生变化,通过人工智能的放大作用,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每一个音符的律动。在课堂上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进行创作体验,在展示后互相之间交流。如此一来,增加了学生互动的环节,改变了传统学生听课的模式,不再被动听老师进行讲解,而能借助人工智能学习到音乐元素建构过程中的各类建构方法,真正参与到课堂。
4、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音乐学习的网络化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人工技术,可以将原来零碎的音乐教学片段重新整合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创作演奏,并根据自身节奏来进行修改。在演奏过程中接触人工智能,能够准确记录各个环节的各种参与感和体验感,加深学生在网络教学模式下的音乐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质量和互动观念,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音乐知识的获取途径和技能。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能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自主获得的内容联成整体,从而拓宽了音乐学习的见解和视野,将学习过渡到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4]。
5、人工智能可促进音乐启蒙
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促进音乐教学。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之外,市面上许多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象主要面对几岁的孩子。通过人工智能,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将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音乐的各类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学习时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让这类学生从音乐本身出发,对音乐产生兴趣。
三、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传统音乐模式将会被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音乐教育模式所取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能够更充分了解每个音符的律动节奏。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随人工智能的使用变得更加充分,从而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享受音乐,体验音乐中的美好,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丽,郭玉娟,高欣峰等.人机协同的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与趋势[J].开放学习研究,2019,(05):1-8.
[2]陈素心.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音乐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118-119.
[3] 陆敏捷.EMI与作曲大师的跨时空对话——新媒体时代音乐语言探索(一)[J].音乐探索,2019,(04):96-101.
[4]李伟.音乐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3):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