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瑞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三门峡 472000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材料的价格将由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所决定,价格的波动也更加灵活、不可控,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也将愈发严重,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积极应对材料价格波动。鉴于此,本文就材料价格变化对公路工程造价及管理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材料价格;项目造价;造价管理
1.工程项目中材料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工程项目中,材料价格一般指的是材料从卖家到施工现场投入使用过程的平均价格,材料价格的组成一般为五部分,分别是供应价、运费、运输损耗费、采购保管费和质量检验费。我们分别对这五部分费用进行阐述。①供应价:供应价指的是材料的原价,是材料的出厂价格、销售部门的批发价格或者市场的采购价格,如果是进口材料,则指的是材料的入境价格。②运费:运费指的是材料从卖家运输到达施工现场的仓库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运输过程中的过路费、过桥费和入境费,以及到达施工现场的调车费、装卸费等。③运输损耗费:运输损耗费指部分所需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损耗,比如砂石、水泥、瓷砖、玻璃等材料的损耗率大约为1%~1.5%,那么运输损耗费就是材料的供应价乘以损耗率。④采购保管费:采购保管费指的是材料的供应部门在对材料的采购和保管中所产生的费用,一般主要包括采购费、仓库管理费和仓库损耗费等。⑤质量检验费:在购买的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就是质量检验费[1]。
2.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影响
2.1造成材料短缺
建筑材料价格上升会直接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建筑材料的价格在工程造价中大概占比达到60%左右,所以建筑材料的整体费用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建筑材料的价格出现了上涨,那么在市场上会非常容易出现抢购现象,建筑材料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持续上涨,在一段时间内会陷入死循环,这样就会加大工程造价的整体水平。而且如果供不应求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建筑企业材料储备不足,甚至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由此带来的人工、设备等其他费用也会不断增加[2]。
2.2影响工期及工程质量
建筑材料价格上升还会直接影响到工期及工程质量。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了建筑材料哪怕人员和设备配备的再齐全也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因此想要推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那么建筑材料是必不可缺少的。反之,如果因为建筑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数量供应不足,那么将直接导致工程进度被切断,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交付期,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同时,有些企业面对建筑材料价格上升但企业资金周转有限的情况,可能会“剑走偏锋”购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这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只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还有可能会危及到建筑工作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2.3加大承包商运营风险
如果材料价格发生上涨还有可能会加大承包商运营风险。由于当前人口红利不断消失,从事建筑行业的一线工人人员相对比较短缺,而且对于工资的要求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提高,承包商本来就面临着较大的运营风险,如果材料价格再发生上涨,那么承包商所能获得的利润就会越低,甚至完成一项建筑工程并没有盈利反而发生亏损,如果亏损较大或者运营不善,那么可能无力支付工人工资,不仅会面临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纠纷,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暂时停工,一旦工人离开,后续再进行招聘也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3.应对材料价格上涨及加强造价管理的对策
材料价格超出公路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的预期,会给项目的顺利推进带来压力和风险,因此预测公路建设材料价格,合理地采取有效对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手段。充分重视材料价格信息发布的意义,加强材料价格信息调查收集力度,密切关注材料价格变化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公路建设中材料费用占比大,必须加强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价格信息管理。
3.1加强对公路材料价格的调查收集和预判
公路建设具有投资数额大、项目构成复杂、可变因素多且变化范围大、多方参与等特点,作为建筑产品,其造价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据统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材料费用最高约可占到建安费的60%,因此加强对材料价格调查和研究,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材料价格变化情况,是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的关键[3]。
3.2加强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各级部门、单位应建立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化体系,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省级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并与部级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设单位负责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送;对其他行业单位或人员也应有相应要求,加强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将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3.3设计单位应重视材料价格的调查工作,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由于设计周期较长,设计单位在编制造价文件时所采用的材料价格与调查期间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以行业信息指导价格作为材料价格编制的估算、概算、预算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造价水平。尤其对于碎石、中(粗)砂等材料,由于这类料场分布较广、涉及区域较大,信息指导价在综合了多个料场价格后,是整个行政区域内材料价格综合水平的反映,但并不能完全对应于每个项目实际使用或预计使用料场的价格[4]。设计单位需要加强对公路项目所经区域料场的调查工作,并与在建项目的实际价格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后采用合理的价格水平编制造价文件,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
3.4施工单位应密切关注市场材料的价格变化,完善相关合同条款
施工单位应加强地方材料料场的调研工作,建立合理的价格预测体系,及时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和主要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材料价格变化可能对建设成本的影响,对即将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合同中没有明确价格调整条款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确因材料价格上涨超出了施工单位所能承受的范围,可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通过签订补充协议解决。《合同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因此,对于已经实施的建设项目,面临合同条款中没有价格调整内容、无法开展价格调整工作的项目,补充协议的签订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3.5竣工结算
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收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精确的数据计算,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每一项费用的支出都要附上相关票据。工程造价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涉及工程项目的很多方面,这也注定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难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性和道德水平,真正做好工程造价风险管控工作[5]。
结语
材料价格波动会造成材料短缺、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也有可能会加大承包商运营风险,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和各方经营者都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预测、改变单一的材料采购方式、建立健全建筑材料价格管理体制、做好价差预备费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应对价格波动,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圣宇.对道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24):95-97.
[2]陈振福.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203.
[3]黄亮,廖宝嘉.公路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交通世界,2019,(35):155-156.
[4]由伟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23):73.
[5]王为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门窗,20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