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王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新课程阅读教学中,
浅谈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王莲
        四川省平昌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新课程阅读教学中,经典阅读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经典阅读使学生人文精神得以陶冶,也使学生领悟传统与现代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效应。有效阅读可以让学生经历一次精神上的冲洗,并明白语文所带来的宝贵的财产。因此,对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有效方法探索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方法探究;提高素养
        语文经典文章的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学生语文经典阅读十分的关注。本文我将借鉴专家一些理论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几年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展开探究。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自从新课改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实施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升了课堂活跃程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高中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语文课堂逐渐焕发着新的活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产生了一批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的创新是语文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大理念,但是在实施中很多教师只是依葫芦画瓢并没有真正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在实施中很难收到相应的成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的教学容易走进以下几种误区:一种是“放羊式”教学,主要的表现为,课堂氛围看起来十分的热闹,但是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少了,课堂上出现的乱哄哄的状况,看起来似乎是在讨论,但是实际上学生讨论的内容没有实际的主题,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自由的状态。这是一种流于形式比较肤浅的,没有深度的“热闹型”教学模式误区。其次是对语文中的人文过于关注的误区,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深挖语文的人文精神,对于“字词句”等不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收获最为基础的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淡化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出现极大的缺陷。
        二、在新课改下实施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的途径
        ㈠尊重学生学习经典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合理有效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学生主体地位突显的方式之一。经典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向经典文学名著靠拢,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达到与经典文本内在情感的共鸣。由于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与经典原著作者不同,与教师也有很大差异,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能照本宣科或以自己对经典的见解压倒学生的声音。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经典的兴趣和乐趣。


        ㈡注重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师在阅读经典文本时的感情对于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兴趣影响很大,阅读时,情感上的抑扬顿挫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原著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融入经典文本的意境之中,与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课堂外,经典阅读应该融入师生生活。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高度吻合,经典阅读除了依靠传统的读写形式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喜好的网络媒介为教学服务,扩大学生的阅读场所。
        ㈢阅读教学和互动表演——《氓》
        比如在必修二的第二个单元中的《氓》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重点比较突出。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学生的学习——先背课文、再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详细地分析,学习两种手法,最后便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学习后让学生将其改变为一个剧本,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表达,文章的改编效果、人物内心活动、表演中需要具有的情感等,都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很好阅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学生将整个文章改变成话剧表演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演成果展开相应的评价,并最终揭示整篇文章的中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篇经典的古诗文就在学生的阅读和表演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成功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在课程的设置中多动脑筋,想办法研究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并顺利地找出各种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互动表演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互动,共同讨论,完成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享受。
        ㈣阅读教学互动讨论——《鸿门宴》
        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的第二单元《鸿门宴》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文章中的各种文言文字词以及鸿门宴的历史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本科进行阅读,在相互地讨论中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具体形象。同时教师还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将整个故事发生的情节通过板书展示出来。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后,再让学生对整篇文章展开阅读,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帮助学生初步对整篇文章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可以引出学生需要讨论的话题,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项羽所说的——“天亡我,非战之罪”含义,让学生分析项羽的死到底是因为什么。随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设置需要讨论的问题“项羽的死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项羽没有死,故事的情节将会怎样发展呢?”“如果在鸿门宴中哪一个环节改变一下,刘邦就必定会死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结合自身的观点,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论述自己的观点。
        综上可知,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高中语文学习带来极大的改变,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很容易走进不同的误区,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