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曲靖市民族中学 655331
摘要:随着人们对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化学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影响,开发一些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总结性强,尤其重点突出,易懂易读的化学科普资源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课程资源;科普读物;趣味性;科学素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新要求,开发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而且能极大的扩宽学习者的学习范围,并且降低学习难度,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科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从很早开始国内就有科普图书出版,但直到2010年,出版的此类图书种类仍较少,并且存在写法平实缺乏趣味性,插图少又单调的问题。自2010年开始,各种版本的科普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表现方式上尽量满足儿童喜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①少儿科普图书引进版独霸,原创性不足;②作者写作观念不正确,多数科普作家专业知识身后,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在语言方面不知如何对孩子说话,专业术语运用太多,小读者不太能读进去;③知识模式生硬,大多采用一问一答式,重在告诉读者答案,不容易引导小读者自己思考问题,更无法带领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乐趣;④出版形式不吸引人,原创科普读物一般文字多余图片,编排形式过于死板,外观设计不吸引人,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1.2 研究意义
科普图书,特别是现在科普图书在传播科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科普报告(2002)》指出我国的科普图书依然暴露出很多隐藏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整个图书领域所共有的,有些则是科普图书所特有的[1]。
问题包括:科普图书缺乏整理,缺乏资料统计;科普图书信息流不畅;科普图书物流不畅;科普图书作者难觅;科普图书的选题和创作积弊甚多;科普图书内容失衡以及其他问题等。反观国外的科普图书在内容设置、版式呈现上都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儿童获取科学经验、构建科学只是;有利于儿童构建思维结构;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给予儿童充分的满足,享受科学过程所带来的乐趣。
2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实践——体验、问题——探究和情境——陶冶等方式引入课程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科学素养普及的意义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3.1 科学素养普及的意义
公民的科学素养建设关乎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要通过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因此,科学素养与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的深层次的关系,才是我们要集中关注的问题,在整个国家的长期科学技术发展中,人文环境的建设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在短时期内,科学技术可能凭借自身具有的内在发展动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就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即使播撒了再多的良种也无法收获一样,科学技术根本就无法健康发展,更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带动人类自身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的改变。所以,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更需注意环境的建设,而整个社会的科学普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的主要方面。
3.2 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科学普及工作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学习开发不同的形式、不同风格、不同适应群体的化学科普资源。利用不同的科普资源来丰富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获益。
4 总结
以科普读物为载体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唯分数论的今天,利用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科学精神,对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居云峰,雷绮虹主编;中国科普研究所编. 中国科普报告 2002[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12.
[2]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教育,2002(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