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高守利
[导读] 语文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语言工具

         高守利   
        山东省阳信县洋湖乡中学  251812
        摘要:语文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语言工具,同时也是我们人类文化进步的一种象征,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爱国情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我们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行为举止以及思想品德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社会输送全方位人才。
        关键词:现代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研究
引言
        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必修的一门课程,到了初中阶段,这一时期正处在链接小学和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小学阶段教学的重难点训练是学生的拼音识字、基础的读与写能力,进入初中后则是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后更进一步,从更高层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它要求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综合教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态度与思维能力等深层知识体系,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得到拓展和深化,为高中阶段更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学科的价值引领和情感教育作用使很多学生自幼受到熏陶,并成为其人格思想发展的重要启蒙课程,到了初中阶段,学生身心记忆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语文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学习中认识语文、重视语文和热爱语文。
1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性探讨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如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更新等等。其中,课程改革更是突出。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与未来社会更为相符的人才,课程标准主题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行了转变。2014年,教育部在其官方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即核心素养在课程改革、育人树德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对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过程中,张华教授指出了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具有时代必然性,同时认为核心素养的适用范围具有一般性,包含了所有情境与人的普遍素养。具体到特定学科上,即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本,提供与学生接受能力、接受水平相符的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形成与社会相联系的基本知识、能力与价值。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整合教学手段与方式,创设一个更为和谐的有效性课堂,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没有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性,让原本丰富的语文内容变得枯燥无味,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进课堂学习中,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展开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理念,依然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掩盖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考试范围内,出现了学生具有很强的应试能力,但语文素养不足的尴尬现象。
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选择
        3.1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创设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起主动性、能动性,让其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深入思考与分析。

基于此,情境化创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化,概括来说,即教师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通过借助日常生活中、社会中、虚幻中等各种情境下的相关事例,来引导学生去讨论问题,进行思维发散,以训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与情境化思维。例如,在对《刘姥姥进大观园》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意愿,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和想象,使其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了解人物思想。同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感情色彩:一是文章中作者赋予角色的感情色彩;二是学生个人在扮演角色过程中所渗入的思想。由此,学生在情境中能产生更大动力,从而更自主地去发现、探索人物及文章。
        3.2合理设置层次分明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参与进学习活动之中,才能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需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比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毛主席对白求恩的思念之情,随后在班级中选出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朗读,当朗读结束之后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内涵意思,总结课文的中心主旨,以此将学生的爱国情操彻底激发出来,升华这节语文知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这种层次鲜明的教学结构,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3.3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扬弃传统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兼具文学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属性,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着重锻炼学生的应试技巧,在授课时也只是单纯利用传统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教具等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循规蹈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逐渐偏离了语文学习的最初目标。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文字美的感受的培养也是当前教学方式中所忽略的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出发点固然好,而对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辩证思考和理解的方法却只字不提。实践证明,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若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势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摒弃其糟粕,从根本上转变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发挥最大效用。语文课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文学经典的导入口,教材包含的内容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让课堂有活力,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为导向,将语文教学与文学、与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爱好尽可能地融合在课堂中。
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将会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繁复的过程。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新时代下如何融合核心素养理念,以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些许借鉴与思考。总之,在今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若能对核心素养进行不断坚持与探索,相信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都会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永旺.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09):106-107.
[2]马光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2.
[3]田俊成.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20-421.
[4]王应科.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才智,2019(24):14.
[5]黎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