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王晓飞 程晓明
[导读] 教室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感知社会的摇篮,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

王晓飞  程晓明   乳山市西苑学校
【摘要】教室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感知社会的摇篮,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室文化  积极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071-02

        引言:夸美纽斯曾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眼下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各种竞争,考验着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老师和家长缺少有效地疏导和教育,不少小学生就会走向极端。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受环境影响很大,而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感知社会的摇篮,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并贯彻执行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教室文化氛围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儿童真正步入学校,开始学习知识和自我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心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外在环境的影响,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悲观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而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放在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心理活动的体验;更多地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正,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上述弊端,我们应该尝试去挖掘学生自身的勇气、 乐观、 希望、 快乐等积极心理品质,以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正转移到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来,真正实现以预防为主,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因此,把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
        环境文化是教室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要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功能,必须建设和谐、整洁、明丽、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因此,我们在构建班级文化时,充分发挥了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精心设计,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对教室每一个角落进行“包装设计”,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均有教育内容,都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火花。
        1、美化教室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要想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的布置必须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风格上,动静搭配,色彩和谐。譬如墙壁上可贴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因我而精彩”的标语,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自信。
        在教室的左右两面墙上各贴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名言条幅和中国地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室后墙壁还有一个光荣榜,当看到学生的照片或班级的奖状的光荣榜上时,就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在教室的前方的角落有一个图书角,让我们随时都可以有课外书看。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



        2、开辟张扬个性的空间环境
        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文化的眼睛”,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张扬个性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板报内容根据班级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板报的形式不限,这样出黑板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自己的理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在教室文化环境建设中,本着“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做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方案。这些稚嫩的方案虽不完美,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主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了。
        三、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有利于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否健康,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而一个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教学环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还没有成熟,这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尤为敏感,对学习成败的体验也尤为深刻。所以班级就需要构建起积极向上的教室文化氛围,老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客观的评论,帮助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在学习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和身份,这对于今后进入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有利于个性发展
        为了避免学生人格单一化塑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发展个性的重要举措。比如各大节日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增加趣味性的体育竞赛、 运动会, 定时定点安排学生才艺表演……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 而且也可扩大学生的社交圈,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更能被带动起来, 在活动中与人合作沟通,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这对于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培养兴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有利于良好情绪生活的营造一个人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在学校活动过程中,特别是低龄段的学生心智和心理承受能力偏差,面对不同的人或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有愉悦、乐观开朗的,当然也有压抑、焦虑害怕的,这时就需要老师介入帮助其营造良好的情绪生活,这种介入可以是直接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间接的激励感染,比如可以在学校张贴名人画像, 开放校园广播,推行学生报纸……以各种形式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这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都有所帮助。
        总之,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完善教室文化建设,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文化活动参与与创建的主体,以积极的教室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就必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璐璐: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年第 2 期。
        2、谢华: 《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第 4 期。
        3、郑兰: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 的应用 研究———基于泰山小学的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1。
        营造教室文化氛围  促进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王晓飞
        (乳山市西苑学校)
        教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文明的教室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近日,乳山市西苑学校开展了“最美教室”检查评比活动。
        为开展好这次活动,学校政教处之前拟定了详尽的“最美教室”评选方案,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各班参照评分标准,积极行动,以教室环境布置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高雅优美的班级文化氛围:有的班级整体布置合理优雅,图书角温馨实用;有的班级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绿色盆栽生机盎然;有的班级特色文化精彩纷呈,墙面设计个性新颖。同学们把无声的墙壁,变成有声的教育,使班级充满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教室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