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国霞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   作者:李国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考中阅读的部分占有相当比重的分数,更重要的是阅读是一切语文教育的基础之一,我们必须重视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这些问题有些经常会被我们忽略,所以,本论文的主题是探究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希望在探究过程之中可以取得成果。

李国霞   呼中区第一中学  16503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考中阅读的部分占有相当比重的分数,更重要的是阅读是一切语文教育的基础之一,我们必须重视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这些问题有些经常会被我们忽略,所以,本论文的主题是探究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希望在探究过程之中可以取得成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措施;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20)03-0139-01

        1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其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一定的层次感,另外,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强的随意性,整体教学空间的封闭性比较强,这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空间比较小,会局限在某一小的课堂之内,这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其次,现阶段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阅读的兴趣比较浅薄,老师们所选用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始终都具有单一的特性,老师对于各类资源的利用程度比较差,同时其资源的生成意识也比较薄弱,这让老师们无法更好的整合信息技术以及新的语文课程内容,同时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效率;再次,老师们使用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导致其教学时间的分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语文阅读课堂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让学生们毫无目标的去阅读各类文章内容,之后在进行全篇文章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十分的耗费教学时间,也无法让学生们和文章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最后,其朗读教学的质量比较差,其阅读的书籍量比较少,讲授的知识内容过多,其在阅读文章之前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导致其书中的指导不够具体,忽视了一些评价,无形之中拉低了其朗读的水准。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才能更好的让其课改得到推进和实施。现阶段我国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并没有任何的课改气氛,其所受到的固化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极为深远。想要真正的实现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找准其教学的切入点,按照小学生们的实际心理目标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首先,老师要依据文章的教学内容去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该情境之中,要了解学生们的年龄以及认知特性,不断的升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认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搭创一个适合其学习的环境,让其教学活动可以开展的更为顺畅,不断的激发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意识,让其可以在情境思维中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内容,不断的强化自身的能力以及智力;其次,利用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其要求下,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找出其问题的根源点,对其问题进行更为深度的探究,改革其教学模式。
        结语: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得知,深入的探究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说,语文阅读教学就如同一个极为冗杂的工程项目,每一个老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以及教学模式等都会对学生们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接受语文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要依据实际的教学状况去调整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整体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
        3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中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是语文教学是否完美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才会主动积极的阅读。因此要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认为:首先,导语设计上做到先声夺人,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打动学生的心弦,从而调动中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亲切和蔼的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阅读示范,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如的阅读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发挥;再次,教师要善于开展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阅读形式要多变一些,寓教于乐,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促进中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
        (二)改进方法,敦促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可以借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先进理念,给要阅读的文章画“知识大树”,在这些树上画些枝条:(1)文学常识;(2)字词;(3)表达方式;(4)篇章结构;(5)写作特色;(6)修辞方法;(7)人物形象;(8)中心思想。这样使学生明确阅读文章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并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但还要提示学生,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能总按照教师教学的方法去阅读,要根据文章的特点、自己的阅读习惯以及众名家的阅读方式灵活应用,并不断加以创新,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三)转变角色,服务主体
        叶圣陶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总之,阅读教学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让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素养的熏陶,还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方法的培养,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基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陈敏.华夏教师.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