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花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322000
【摘要】
随着全国教育系统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国家教育部门相关机构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在识字认字的基础上,能够增进文本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修养。因此,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增加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分量。改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鼓励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陶冶情操,丰富知识,进而也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之后,更加强调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育一直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文学素质培养的需要,不太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教学。所以现在如何通过增加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成为了学校、教师比较迫切需求。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教师的合理引导
当前的阅读教学中缺乏教师给学生的合理引导,主要是靠学生的自主性来进行选择阅读,缺少一些合理性和有效性。一些学校在尝试着专门的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些比较僵化的局面,比如学生只会看自己爱看的类型和内容,阅读中不够仔细潦草而过,不得要领,缺少思考和总结。这些问题都说明,小学生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有老师的合理科学指导,以让阅读的效率和品质得到应有的体现,达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扮演成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切实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良好的语文教学目标。
1.2 缺乏对阅读教学的重视
全国范围内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传统,让人们对学校教育的目的一直被限定在提高学习成绩之中。未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也未能意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这种普遍的观念,导致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对阅读教学都缺乏重视。学生没有积极性,老师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家长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和积极的配合。甚至家长会以为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会不利于自身正常课业的学习,到致学生在学习上分心容易造成成绩下降。因此,要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需要同时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展开积极的宣传,让大家形成重视阅读教育的共识。
2 阅读教学提高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阅读小组,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不容易做到集中精力去阅读,尤其是长时间的文字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此可以用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小组阅读模式来进行。在老师安排进行小组分组阅读时,需要将课堂时间分为阅读和讨论的两个时间段。让阅读时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学生对阅读的枯燥感,并且把一些时间分配给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交流的积极性。既强化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给其他同学一个理解内容的新的角度和方法。增加了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进步的能力,实现了学习的双赢。
以部编人教版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为例。老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上,将小组阅读交流分为阅读和讨论两个部分。先固定一段时间让学生们各自阅读。在阅读时间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示范性的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本文中用了什么好的句子和词语?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同学们从中了解到爬山虎怎样的品质?先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他们可以参照这些提问的方法,小组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展开积极有效的交流。这样培养学生们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2多种模式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老师一人堂的模式。老师专门讲,学生只负责认真听。这样会导致课堂上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听课热情和积极性比较低迷。要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多模式融合教学的方法,丰富语文教学课堂。比如采取“前置性”学习、小组阅读讨论、强化师生互动等多种有效模式结合的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变得活跃丰富,增加小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小学基础教育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在“古诗三首”的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如:“本节课的“三首诗分别写于什么朝代?”“诗的作者分别属于什么派系”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让课堂上的讲课和学习更有针对性。在完成阅读之后,给予学生比较充足的讨论时间。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还可以进行老师与各个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检测每个小组之间学习交流的成果。让同学们在阅读课堂得到好的锻炼,培养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2.3教师合理引导,明确正确阅读习惯
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能一目十行或者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过一遍但不注意思考,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此时需要老师来进行合理的指导,协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慢慢养成合理的阅读习惯。
举例来说:在部编人教版《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去读。比如: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等等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之中会一边读一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边思考文中的意思,达到一个有效阅读的过程。这样,经过合理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4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阅读教育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增长的关键部分。阅读教育的开展和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多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并且能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得到好的运用带来益处,而且能够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教育也并非一时之功,也有一些传统故旧需要去打破,需要人们观念的改进。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更快促进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改进发展,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提高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佟士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数码设计,2017, 6(10):249-250.
[2] 陆江.趣读精读品读———小学分学段课外阅读层级目标初探[J].考试周 刊,2017(103):23-23.
[3] 刘雪梅.爱读会读趣读———浅谈一年级语文朗读能力的训练[J].考试周 刊,2018(87):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