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 钟小红
[导读] 语文阅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关键手段,

        钟小红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普安小学  362801
        摘要:语文阅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关键手段,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因为小学生所能涉及的课内词汇量不多,到了中学遇到大篇的阅读,很多学生都无法很好的完成相关的阅读学习,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的语文学习需要打好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小学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介绍了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对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语文阅读逐渐被重视起来。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入门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是带学生进行单一的朗读,但朗读之后学生往往却对朗读的内容并没有深刻的记忆和理解,这样的语文阅读失去了本身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阅读兴趣。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并不理想,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点,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解释,并让学生背诵下来,第二天再进行考察。这样的学习会造成学生认为语文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印象,让学习语文成为了一种负担。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文章是优美的,如果进行单一的讲解,不仅会破坏文章本身的优美,而且学生处于这种枯燥的课堂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会变得死板和模式化。
        实践教学中,一些老师运用了较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授课,但却无法充分发挥新型教学的优势,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是把它从黑板移动到了大屏幕上。有很多老师并不知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真目的,是为了打好小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忽略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成果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更好的打好语文基础。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1.关注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授课老师,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能真正的沉浸到学习的情境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去阅读,在阅读中学到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的向脑袋里灌输基础语文的知识,这样学生也无法将那些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运用。老师应当在旁边进行辅助,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让他们自我完成阅读,给予学生自由,老师在旁边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和指引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准确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完事之后,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互相辩论,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感悟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起来,这样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例子。教师要把阅读放在首位,进行多样化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进行小学语文授课时,不仅要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还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例如教师在教授《卧薪尝胆》的课文时,可以先提出疑问,“为什么勾践要选择卧薪尝胆?”等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并在通读课文回答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了解,交换想法,让学生对文章加以感悟和理解。
        3.重视课外阅读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要在课外进行积累。因此,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一部分,所以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也可以巩固课内学习的阅读技巧,还可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课文总共就300多篇,学生再怎么阅读,也只有那些阅读量,所以即使学的再好,也无法熟练掌握阅读理解技巧和写作能力。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小学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激发阅读兴趣、重视提高课内阅读效率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课内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给孩子推荐一些大家的著作或经典名篇等。并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课外读物,通过读书会、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途径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浏览、精读,给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认真做好摘抄笔记,积累好词佳句,写写读后感等,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达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4.学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科技逐渐强大起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多媒体更加的直观化,可以更好的对课文进行充分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深受师生的喜爱。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展示,例如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教学更加的形象化,使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和愉快,让学生更加的投入到课堂中,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提升上去。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查找关于西沙群岛相关的知识进行展示,也可以结合自己出游大海的经历为学生讲解海岛的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这样多方位的讲解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准确的领悟作品的中心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鼓励学生进行精读
        阅读不仅需要教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需要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读懂文章想要表达的主要含义,提高阅读能力。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中逐渐领悟出来的。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进行精读,在读到大致的文章内容可以很快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也要不断的改进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阅读,也能提高授课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教授完原定的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对文章每段总结出主旨,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母爱,并感受母爱。学生可以在精读中,收获到更多的感悟,还以增加语文的知识点,还可以对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目前的语文课标,不断地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多读、细读、精读,并将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重视课外阅读,通过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纯玲.体验精彩,享受乐趣——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22):49.
[2]侯依婷.以读促悟,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5):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