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名儒
娄底市第六小学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而语文又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实际生活唇齿相依,不可分割。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未能有机结合生活元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结合的研究就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元素,结合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结合,意义重大,既能改善现有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感受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的结合,使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紧密联系,就成为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1.引入生活化素材教学,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积极参与性的调动。众所周知,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管是它的识字、阅读,还是习作等,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结合就势在必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这样做,即适当“跳出”教材,基于结合教材内容基础上,适时引入生活化素材。如:以《端午粽》内容为例,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在教学这篇内容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实际的粽子图片,并引导学生就粽子如何包?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平常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呢?等一系列问题畅所欲言,大胆发言。紧接着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材料,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尝试包粽子,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包粽子”的快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并呈现于课堂上,既能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印象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热情,又能有效的融合理论知识、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感受生活。
2.创设参与性教学课堂,增强学生生活情感体验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普遍是师一味地灌输,生一直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对语文根本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导致有些学生非常厌烦语文。因此,就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结合而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设参与性教学课堂就至关重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课堂形式既要能够丰富教学形态,又要能够考虑全局,兼顾细节,以便于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情绪。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内容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折纸船、扎风筝的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自己创意说明”,以赋予课堂无限生机。如:以《精卫填海》内容为例,老师可以把本篇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佩戴大海和精卫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就近找同学扮演读。
通过扮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小英雄雨来的简短录像,给学生播放录音,再配上乐诗《小英雄啊,雨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绪,引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这样的对比图片(圆明园昔日的图片、圆明园破落的图片),引发学生强烈视觉冲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视侵略者的情感。
3.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提升教学过程趣味程度
布置课后作业不是为了让学生做作业而做作业,而是为了达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光要注意减少学生的负担,还要转动大脑,积极思考,看在实践中如何提升能力,说白了就是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如:以《猫》内容为例,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生活具体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对此,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养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通过饲养、实际观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深入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更加热爱生活。如:以《爬山虎的脚》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本篇文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遵循远——近的原则,尤其是一定要认真观察它的茎、叶、花,把观察到的特点写下来,这实际就是紧密结合课本内容,使课本知识与生活之间高度联系,并真正赋予小学语文教学以满满趣味性、实用性。如:《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直观的让学生体会花生生长与收获的感受无疑有很大难度,对此,老师可以这样做,即让学生培育蒜苗,要求学生悉心照顾,适时浇水,合理晾晒,每天观察,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每天的悉心照料最终培育出蒜苗时,他们自然而然就直观的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对于这个过程,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篇“蒜苗的成长过程日记”,这其实也是间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通过布置这样的生活化课后作业,不仅能提升教学过程趣味程度,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致勃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又能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教育需要了,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的结合,使语文知识回归生活就势在必行。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长期坚持,并注重紧密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严格遵循小学生发展规律,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真正紧密联系,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玉红.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J]. 新课程, 2020(43).
[2]许雅文. 试析小学语文融入生活元素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上), 2019(1).
[3]唐洪英. 试析小学语文融入生活元素的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