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龙应欢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龙应欢
        重庆市开州区中和镇中心小学 405413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创设趣味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增加小学生学习感受,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小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
语文教师为了能有更好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让学生家长满意,只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进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就会遭到忽视,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束缚了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一、释放学生天性,实施趣味阅读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都较为活跃、喜欢亲近大自然,对一切未接触过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实施趣味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这课时,结合小学生喜爱大自然、活泼喜动的天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移到户外开展,让小学生可以近距离的去观察课文中提到的昆虫,让小学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从而使小学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采用这种户外观察的教学方式,仅能让小学生认识某些昆虫的外貌,却无法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这本书,书中详细的记载了所有昆虫的习性和特征等,通过教师的推荐,小学生可能会对《昆虫记》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翻找书籍资料,进而扩展和延伸了关于《昆虫备忘录》这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完本课教学内容后,可以组织开展关于《昆虫记》的读书心得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对昆虫知识了解的更加全面。此种教学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充分释放了小学生的天性,让小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又掌握了关于昆虫的课外知识。
二、借助情感朗读,加深学生理解感受
        朗读是阅读的主要体现形式,通过采用有感情的朗读方式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小学生通过领读或范读的方式感知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但这种情感是语文教师引导给小学生的,不是小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自己体会到的,使其阅读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理解和感知文章中情感。


        例如,在教授《中华少年》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认识课后需要掌握的生字词,以确保小学生可以流利的阅读整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将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其中,大声朗读,最后教师可以选出一名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到“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五十六多花竞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的花园”“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部分时小学生情绪激昂,朗读声音变大,完全抒发了真情实感。在这位学生充满感情阅读的影响下,其他学生也会从中感知到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提出阅读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学生应以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详细的学习方法。在进行引导时,应从小学生的年龄、学习、认知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考虑,总结归纳出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师时,可以结合文章中内容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阅读,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交流讨论。
        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一课时,语文教师提出“作者是如何描绘台湾日月潭秀丽风光的”这一贯穿全文的问题,让小学生通过阅读在课文中标出描绘日月潭秀丽风光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能非常准确的找出相关课文内容。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采用提出阅读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并在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进行模仿写作,拓展学生思维想象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是综合性语言类学科,也是一种工具。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和境界,还可以结合阅读过的文章进行模仿写作,从而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同样以《日月潭》这篇课文为例,在小学生通过熟读这篇课文后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后,这时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回想一下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以及周围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你要如何描述它?。然后引导小学生依照课文中所展现的描写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根据从文章中获取的信息,如晨星、点点灯光、美景、蒙蒙细雨、仙境等,为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做好铺垫。另外,在学生展开想象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模仿写作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结:
        综上综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阅读教学的辅佐。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应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朗读、拓展思维、学以致用等多方面着力去创设。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培养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小学生在语文和其他领域上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耀珍.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研究,2017,(23):47-50.
[2] 卢碧云.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7):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