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陈晓
[导读] 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均有重要的作用。
        陈晓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初级中学    318055  
        摘要: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均有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以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并加强对诗词的诵读,以熏陶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借以提升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有效性
前言:
        古诗词作为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诗人的灵感和情怀,是提高初中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资源。初中作为学生学习诗词的过渡阶段,其古诗词鉴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出发,提高初中生鉴赏古诗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多方面积极的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在多种教学形式中更好地解读、理解诗词。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进行解析,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以实现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程的优质教学。
一、以典故和故事激发学生诗词鉴赏兴趣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运用一些典故或吸引学生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人创作古诗词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环境,以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
        例如:以陆游《游山西村》这篇诗词为例,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讲述小故事: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由于坚持主张抗金,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后来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的陆游带着满腔的悲愤回到了家乡。第二年四月,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此时,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会儿,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这时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他。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并写下了这首诗。通过引入陆游创作诗词的背景故事,学生很容易被故事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诗词鉴赏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对诗词鉴赏熏陶的重要性
        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有效开展诗词教学可以、熏陶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感情熏陶是很重要的,需要教师营造适宜氛围,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篇诗词为例,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

一路上,在湖青山绿,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绿阴底下恋恋不舍地离去。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意境熏学生情感,为学生营造诗中的意境进行学习,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美景,从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启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想象力
        在以往的诗词鉴赏过程中,总结了一个可贵的经验,便是设身处地,换而言之就是在诗词鉴赏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对诗词作品的还原度越高,意境入得越深,就越有助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虽然初中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但它可以后天培养和造就。所以教师要在初中诗词鉴赏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诗词鉴赏中发挥想象,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例如,以杜甫的《望岳》这篇诗词为例,从诗中可以想象到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和仰慕之情,以及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神奇缥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泰山,描写出地理特点,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泰山高度将山南和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想象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此外,还可以从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构思是精妙的,全诗更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教师以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让学生有所感悟,引导学生与诗中的意境产生共鸣,不由自主的想象诗人所看到的泰山之美,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想象力。
四、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需加强诵读
        经典的古诗词是广为传诵的,诵读经典古诗词,关键在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诵读是进入诗词意境最直接的方法,要让学生有兴致地诵读古诗词,并在诵读过程中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例如,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篇诗词为例,教师可适当加入配乐或名家录音范读,在音乐中让学生理解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感受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之情。要为学生讲解诗中的“送别”是指送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里包涵长江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有如一幅长江山峡渡荆门的山水画,因此才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从而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甩掉厌学的包袱,带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进一步产生强烈的诵读欲望。随后通过领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比赛读、分组读等形式多样的反复诵读,达到学生熟练诵读的目的。同时在诵读中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的意境中,感悟古诗的韵味,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诗词鉴赏教学有效策略进行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借助古诗词教学鉴赏熏陶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国平.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方案探析[J].鸭绿江,2019,(20):74.
[2] 黄琳.初探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J].芒种,2018,(1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