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范艳丽 韩克华
[导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高效的朗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文字的理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能力。
        范艳丽 韩克华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早春园小学261031
        摘 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高效的朗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文字的理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之外,大量的朗读对于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朗读中学习每篇文章的语句用法、字词意思,代入在文章中反复的朗读更便于学生们理解与记忆,但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较为有限,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养成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朗读;培养;策略

        大量的朗读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原本简单有趣的语文教学里,适量的增加一些课外读物,并带领学生们大声的朗读,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能多练习孩子们讲话的能力和方式,这对于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朗读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文章、故事等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朗读学习,而高效的朗读可以很大的提升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们朗读的习惯是小学教学阶段应当加以重视的,老师们也要制定培养学生们朗读的计划和相关策略,引导小学生们积极参与朗读课程中来。
        
        1 培养朗读能力的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中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小学生们读过的书籍有限,很多都是来自于语文课本,在课堂上老师的带领下,读文章中的字词、优美语句;其实,观察小学的语文课堂,大多数都是在不断的朗读,因为小学生们记东西并没有太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反复的朗读,才能更深刻的将所学习的内容记忆在脑海里,这就是小学语文老师提倡孩子们多大声朗读的意义所在。另外,朗读可以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在平时看书时认真细心的去朗读出来,习惯性的朗读对文章中的语句可以做到熟练的划分,不容易读错别字,可以很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反复的朗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学生语文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朗读可以减少学生们出错的频率,对于不细心的学生来说,朗读可以避免掉对文章理解不到位或者是漏掉的内容。
        大声的朗读可以提升小学生上课时的精力,更容易进入课堂,提高对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对于不爱说话的学生来说,朗读可以很好的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开展朗读活动也可以帮助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提升自信心,对于他们的性格也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好的朗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们读书、说话的技巧,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活跃的气氛,带动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课堂中来。想让学生们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光是仅凭老师的呼吁,还要展开相应的朗读策略来制定培养学生们朗读能力的计划。
        2.1 做好朗读示范
        老师在班里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大声去朗读课文,并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对于小学生来说,身边有良好的学习榜样十分重要,所以在学生们朗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自己也要拿起书本同学生们一起朗读,学生们会自觉的参与进来,跟着老师一起开始朗读,在老师的带领下很容易带动班级读书的氛围,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老师自己要起好带头作用,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来提升学生们对朗读的兴趣,提起他们对语文朗读的欲望,进而带动班级朗读氛围。
        2.2 开展朗读活动
        班级里要定期的开展朗读活动,由老师选定一篇课外文章,在班级里公示后展开接力朗读,保证每位学生都分到朗读内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就绪开展朗读活动。

这种有时间限制的朗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在短时期内对朗读内容的划分、断句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对朗读内容的准备能力,提升他们的临场发挥能力。接力朗读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学生在活动中可以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大声的朗读时间久了就可以改变学生们不爱讲话的习惯,越来越活泼,更容易帮助他们融入到班级中来,增强自信心。所以,要多开展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其中来。
        2.3 丰富教学内容 重视课外阅读
        仅是课本上的内容往往是不够的,在学生们熟练掌握书本上的内容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本外的知识,选取课外阅读的书籍,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按照老师规定的要求,进行朗读;老师也要制定相应的计划,给学生们布置每日朗读内容,督促学生们进行经常性的朗读文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扩大教学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录音的形式播放出来,也可以找一些朗读范文,通过播放来给学生们树立正确朗读的目标,鼓励学生们积极讨论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正确的朗读方法。除了在课堂上开展丰富教学外,在课外也要制定合适的朗读计划,给学生们发布读书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时间,通过课内外的相互结合,促进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3 重视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是教育学习的开始,而小学语文又是带领学生步入学习阶段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在小学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朗读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基础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文章内容的发展历程,提升对内容的理解,而反复的朗读在加强记忆的同时又可以深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要重视学习的方法,来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3.1 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是要从小积累的,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就多加练习朗读,在朗读文章时对里面的内容加以理解,反反复复的朗读之后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这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朗读时多注意自己的语调、情绪,大量的朗读之后说话的流畅程度就变得越来越好,这对于正在学习说话方式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很好的提升方法;另一方面,朗读的习惯不能间断,要定时的去大声朗读,有质量的朗读在训练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语文课堂的展开。
        3.2 培养正确的朗读方法
        朗读在小学教育中是最有效、最简单的学习方法,但没有方法的朗读并不是,朗读也有一定的技巧,一昧的朗读而不注重学习的进程是在做无用功。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用心,对读过的内容要加以思考,只有在弄明白文章的内容之后,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学生们在朗读时才能带有真实的感情;这就要求老师要多注重讲解文章的内容,给学生们理清楚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学习和进步。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朗读技巧,老师要多关注学生们的朗读方式,好的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加以纠正,培养正确的朗读方法不仅仅是对现阶段学习有帮助,对学生们以后语文的学习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拓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们锻炼口语能力,训练说话技巧,还便于学生们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朗读能力是对语文教学课堂的基础要求,也是提升学生们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成英.小学语文板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32):36-37.
        [2] 沈梦婷.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