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学困生学习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凤仁
[导读] “良语慰人三更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王凤仁
        吉林省自山市第二十五中学  134706
        “良语慰人三更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表扬”、“鼓励”的话人人都喜欢听,但是不一定人人都能用好。 在教学中, 我们当教师如果能运用好的话,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在学习差的学生身上,收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可喜的。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仁交流。
        第一、用“表扬”、“鼓励”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兴趣是对学生活动所抱的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倾向。当学生对一门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专心致志地去钻研。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所以很容易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并不是懒惰,也不是智力差,只是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这些学生多数脑子灵活、 聪明,有的在音、体、美等方面都有专长,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都很强,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就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没有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想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本人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比如在课前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时,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学过的概念或定理、公理、公式等)让他们回答或到黑板前演练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对答对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学习方式和成功经历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学好问、 如何创新发现问题,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发明创造,对没有做好的或者做错的学生,来取正确指导、提示的方法, 不批评、不挖苦正确引导他们对学习成败做正确的归因,物育他们胜败乃兵家常事,学习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看待失败,这就关系到今后能否继续努力学习的关键问题。
        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便以为自己的脑子笨,不聪明,于是产生了“努力与不努力都一样”的怪念头,成绩不理想也就心安理得。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多找学生好的方面,比如有这样一个学生,他非常聪明,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精神不集中,但只要老师稍稍提示一下,他就能流利地说出正确答案。他只能回答出老师提醒时说出的问题,这就说明他在聚精会神的时候能学会,我就当其他同学的面在班级表扬他注意听讲时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经过几次的提问、表扬,这名同字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上来了,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了(以前都是抄别人的作业)。对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态度采用不同的表扬和鼓励方法。比如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时,让差生分开,分别和几名好生在一起讨论。讨论完后, 有意找学因生回答问题,只要他回答的有一点点道理,我马上就说“你真行,这说明你动脑筋想问题、思考问题了,表现得非常好”,学生高兴了,得到了
一种满足感。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在下边巡视,发现有做错的或不会的,马上做指导给予纠正和分析错误不会的原因,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有做的好的,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 一道题一步正确都
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从学习中产生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还行。不是那么笨,使他们感到奔头有希望,增强上进的信心。再加上表扬,心里就非常高兴,心情愉快就能焕发学习干劲、使他们能在祥和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字习,让他们没有压力感。班级其他学生也有这样的感觉,从而达到学习的整体提高。
        第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自信心,并不能代表他们就能坚持学下去、能学好。教师还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经常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及重要性,才能使学生勤奋和愉快的学习,自主的学习。
        学习不是玩,而是劳动。也不是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勤奋学习的精神。 所以学生才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使学习变得自觉主动,他们就现在内在促进力的激励下,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心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得以实现,要使学习不成为学生烦恼的单调劳动,每一堂课都应当巍起学生对被认知的事物的感觉,不断地循循善诱启发激励他们,在他们的研究、讨论过程中,给他们指出逐步克服困难和正确方法的途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地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去解决较难的问题。
        第三,因材施教,鼓励学困生是问, 敢于发言、勇于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找这些学困生,让他们多提问题,鼓励他们发言,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有些可能是说浅层次的,无价值的,或者是与本节课无关甚至是不合常理的。 这时教师不能以漠状的态度对待,更不能嘲笑与讽刺,而是应该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和发言,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这祥学生就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都想找一些自已还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想问题的空间,都跃跃欲试,差生也不甘示弱,也在积极的找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意在某个教学环节中遗留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让学生去思考,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组织各种活动,比如举行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题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促使他们自主地、多角度的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看谁发现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结语
        新课程改革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价值取向,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鼓励性语言可以使他们感到充实,并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通过激励、表扬、启发等方式肯定学习困难学生的优势,鼓励他们继续追求成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