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差异性教学法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许金霞
[导读] 数学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学科,

        许金霞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211102
        摘要:数学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学科,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高中的数学,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其逻辑性更强,所以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能够让整个班级当中的学生都能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进行一个差异性的教学,能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性教学;开展策略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主体,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并且抵制数学学习。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的综合能力较弱,难以紧跟教学进度,不能有效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传统“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通过个性化、差异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立差异性的目标
        差异性的教学是不会自行产生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的初期当中,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差异性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有先将差异教学的前提设计好,学生才能够在这设定的轨道上平稳的进行学习。在具体的高中数学差异性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有效的差异性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课堂开始的第一步骤上为学生设计合适的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差异性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思维模式自然会跟随有效目标的引导走向正确的方向,进行高效的学习,得到良好的提高。比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我為班级的学生设计了三个学习的目标,第一层次便是能够将本节课当中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进行清晰的理解与记忆,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掌握解答一些基础性题目的能力。第二层次便是在记忆公式的基础上了解这个公式的由来,并且能够利用公式去灵活地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应用性问题。第三层次的目标则是能够自主推导公式的由来,并且能够解决各种疑难杂症问题。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充分地展现出了明显的阶梯,考虑到班级当中学生的差异以及每名学生的能力上限,让每一名学生在一开始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学到东西以及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
        二、布置差异性预习作业
学生自主预习就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在这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差异性教学法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自然要布置相应作业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测,但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若是布置一样的任务对于结果检测和完成都不利。因此教师应按照学生能力进行差异性对待,利用分层安排的形式诱导学生积极学习,如此既不会打击学习能力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不会使学习好的同学骄傲自得,而且长久坚持,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习较差的学生先对课本内容进行复习,在掌握这些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在对新内容进行预习,对这部分学生暂时只需要能依靠自己能力能自己看懂公式和例题,能完成课本上简单的练习题即可;而对于中游学生要求其能自己看懂课本上的公式、定律,能自己计算出例题的推导过程,同时先于教师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自己推导出教材中的公式、定理,例题的情况下,还应主动完成所有习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外书上的题目类型进行涉猎。
        三、在课堂提问的过程当中进行差异性教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有效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一个重要检测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要性的认识往往不够,不能够进行很好的应用,也不能够在课堂当中真正提出有效的问题,所以导致课堂上由于提问题而引发学生厌学。在差异性的教学当中,教师进行课堂提问就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对知识点吸收的速度也有所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问题的提问,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问题的回答得到能力的有效提高。主要是要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要兼顾学优生与学困生,调动每一名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但是课堂上的教学要始终遵循一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则。比如,对“函数的概念”这一节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由易到难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我们初中阶段学过哪些函数?再提高一个层次问另一个层次的学生:我们是如何定义这些函数的?最后再进行高难度的问题的提问:为什么说自变量有一定的取值范围?这样进行逐步的提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行思考。
        四、实现差异化教学评价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有效运用差异性教学法,合理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能实现差异化教学评价。如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要求高一些;对于逻辑思维相对较弱的学生,要求可以低一些。也可按照学生特点划分分层管理标准。如一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是却对几何知识内容掌握得很好,因此教师就可以适当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几何学习评价标准,从而在分层管理中实现评价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成绩。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突出了教学特色,并且有效落实了新课改提出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差异性教学,学生能认识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学习能力不只是通过考试分数显示出来。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差异性教学法,关注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合理利用这些差异,更好地引领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结语:面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化现状,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都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要在尊重不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数学学习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只有将差异化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才能逐步实现差异缩减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都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同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差异性的体现[J].文渊(中学版),2019(2).
        [2]王永文.高中数学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21):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