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彭斌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同时,笔者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安徽三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4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同时,笔者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建筑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推动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其中,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场管理水平优化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成本、质量、安全和进度,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项目与施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现场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能否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影响着建筑行业能否呈现稳定持续向好的态势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2.1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建筑施工成本、质量、安全、进度以及使用效能等。放眼现在,多数建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管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下现象:现场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人员分工不明确;无规章制度或者不能有效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具体的质量安全目标和保证管理体系或目标体系没有指导性;没有施工计划安排或不按计划进行施工,随心所欲施工;工人不按程序进行施工,操作无标准,违章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工序验收流于形式,质量把关不严谨;材料现场堆放随意、杂乱无序等等。以上这些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质量、安全、进度。
        2.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质量和安全意识薄弱
        俗话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施工质量与安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的现场管理人员质量和安全意识不足,甚至缺失,高层管理者又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成本支出而忽略了施工技术和规范要求,忽视了施工质量与安全,甚至默许工人违规操作,工地安全三级教育、安全检查等流于形式,这些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3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能力欠缺
        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来说,只有自身专业知识过硬,才能游刃有余的管理好施工现场。但实际情况是有些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能力欠缺,无证上岗,无法胜任岗位或者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职责。比如说近些年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这些工人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对施工技术和规范标准掌握不佳,专业能力欠缺的管理人员在给工人做技术交底时讲解不透彻、照本宣科,工人无法理解掌握施工技术和规范标准,必将引起质量问题。同时,管理人员由于专业能力欠缺,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工人的违规操作问题,也不能及时排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最终引发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还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
        2.4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成本管控意识差
        项目想要获取良好的预期收益,必须进行成本管控。但是很多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大局意识,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为了做好自己职责在内的事情,不计成本,对成本管控知之甚少。

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抢抓进度,脱离实际情况,要求班组大量增加工人打突击,不按规范施工,最终导致窝工现象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工程质量问题多,返工现象多;对工程施工材料未经计算一次性购入大批量材料,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使用,最终导致施工材料剩余量打,在二次搬运过程中造成大量损耗浪费;现场管理人员只求施工结果,不考虑施工经费预算,可以用20T吊车解决的问题不顾实际情况选择25T吊车。如此现场施工环节颇多,现场管理人员成本管控意识差,导致企业利润和资产流失严重。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3.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具有指导性、灵活性和严格可执行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管理更加科学有序,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比如: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难易程度,建立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健全项目部规章制度,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相关施工计划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合理安排工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制定施工现场文明制度,及时清理卫生,提升卫生意识,杜绝脏、乱、差。通过上述举措逐渐实现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施工现场管理由无制可依、无规可守、无序可循、有制不依转变成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有制必依。
        3.2提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质量和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首先,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分清主次,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督促,尤其是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其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树立质量和安全最高目标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于律己,本着一个项目一座丰碑的心态参与到现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只有从根本上提升质量和安全意识,才能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3.3提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接受岗前培训,接受继续教育,锻造自己,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因为只有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掌握行业规范,履行好岗位职责。只有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才能理解行业规范,了解项目内容。只有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避免造成返工等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等。因此,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能力,而且需要本着“活动老、学到老”的态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到现场管理实践中。
        3.4提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成本管控意识
        成本管控不仅仅是指节约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等,更是在良好的现场管理体制下统一部署,每个部门、每位管理人员本着成本管控的初心和责任,开源节流,综合对于方案的选择、技术的优化、人员的安排、工序的衔接、机械的选择、材料的预算和使用等费用成本进行的管控。每个管理人员需要理清自身岗位成本管控的内容,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材料管控、合理安排施工人员、重视工序顺序、合理配置使用机械等。通过学习、实践,使每位管理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从不会做、不想做、不去做转变为我会做、我想做、抢着做。只有每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都树立起成本管控意识,统筹协调,优化管理,才能更好控制项目成本,为企业增效减负。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基于现实情况决定,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和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和行业发展特点建立更加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对企业自身来说,有利于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有利于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露.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核心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145-146
        [2]刘建英.蒋永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2013(10):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