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刘云 陈丹 钟莉传 杨杰 周媛
[导读] 摘要: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是我校高职生态农业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本文基于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的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阐述了课程改革思路和内容,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7
        摘要: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是我校高职生态农业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本文基于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的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阐述了课程改革思路和内容,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改革、探索
        生态学自上世纪80年代写入大学课本,许多专家学者针对生态农业工程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多从基础理论角度进行阐述,并列举大量模式类型,鲜少有从深层次剖析某一特定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技术构成,较适合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因此以基本理论和热门模式类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中获取知识,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是针对高职生态农业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功能已经从产品经济走向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工程成为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的良好载体。该课程在开设之初,仍然沿用传统的内容框架从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着手,重点讲解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基本原理、典型模式与组装技术。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实践实训与知识点复习三个步骤,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缺少互动环节,难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授课中教师虽然穿插一些案例讲解,但联系实际少,不能深入系统地介绍工程与技术全过程,学生缺乏项目整体概念,不利于培养工程与技术意识。针对这些问题,科任教师开始尝试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到该课程中,课程标准的设立首先要贴合企业的需求,和对口企业深入探讨确定课程对接的工位及相关要求,将课程知识融入到一个个项目和任务中去,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知识的可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完成学习项目,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模式[1]。该模式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主要是起到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作用 [2]。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靠个人和小组合作来获取知识,学以致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将项目教学引入课程,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岗位项目实施的融合,以项目和任务为框架,将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融入其中,学生学习掌握之后,有利于其快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节奏,做好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针对本课程,首先通过调研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行业人才需求规格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筛选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其次,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从认知农业生态工程,到会运用各项核心技术,最终掌握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的技能。第三,教学方式要改变,基于项目教学模式,采用教授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基础知识除传统教授以外,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微课形式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线上方式,课外学习、自测和答疑,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项目和任务的完成则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主导,按照项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计划决策→计划实施→自检自评→评价总结的流程进行。最后归纳总结。第四,构建基于“职业胜任”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双重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体现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项目教学方式来教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以学生为主,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明确工作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个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课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七个项目18个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内容及建议学时如表1所示。
        表1:《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建议学时
        四、项目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教学准备
        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按照项目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各小组推选出 1 名同学作为项目组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工作,成员应组合了各种能力类型的学生:如组织和号召能力强的、执行能力强的、文采和表达能力强的等,有助于提高完成效率。教师向学生公布要完成的项目任务、项目成果评价标准和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提供相关资料或提示查找途径。小组组长要了解各成员的特点和能力,知道项目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和成员一起做好工作分配;各成员除完成自身任务外,还需紧密结合最终项目达标要求,在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最终一起整合成完整的项目成果。
        (二)教学实施
        该课程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将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章节教学”的模式转变为“结合岗位设置项目和工作任务” 的做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明确工作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个项目实施的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掌控几个时间节点。第一,在项目实施前,讲授和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提出的任务要求制定好各小组的实施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同学们查找资料、自学的能力和培养学会沟通、团队协作的意识;第二,整个的实施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当学生意见相左时及时给予协调;遇到技术瓶颈时,及时给予解决方法和途径,并在项目实施中期进行检查,学生通过PPT和项目现场汇报的方式,阐述项目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教师及时评价并给出指导性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在项目任务完成时,通过小组展示、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总结等步骤,验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综合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让项目任务碎片化,简单化;在各个特殊节点,通过教学互动,学生有的放矢,不至于偏离任务,可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新知识,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直观体现教师在项目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计划、实施阶段的指导和教授方式上的问题,对后续教学改进有极大帮助,对学生来讲,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努力付出给予肯定,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自身具备能力的情况有深刻认识,对今后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本课程采用过程阶段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内成员互动考察各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结果性评价按照项目开始初制定的完成标准,对照学生的完成情况(包括:项目计划书、项目实物成果、项目报告及PPT)进行统一科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教学效果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生态农业专业学生了解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来思考、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实际工作。此外,课程教学还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及学生的肯定。
        当然,在多年的项目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
        1、单一项目完成所需时间跨度长,传统的课时安排与其适应难。
        2、学生课业繁重,项目式教学又需要学生自觉性高,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有待思考。比如给学生在课内入企业学习一小段时间,给学生了解学习是为工作打基础,容易提升专业自豪感和积极性,或多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避免枯燥。
        3、教师对项目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是实现项目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课程知识点的选取很重要,不能生搬硬套,且项目和任务不宜过多,要和课时和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本课程建设有院级网络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将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还增加了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亦可减轻课时压力,线上学习的方式轻松新颖,也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课余和课上有机衔接,利于教学的实现。
        4、对教学硬件要求高,应将传统式实训场所改造为开放式创新实训场所。
        5、教师应加强培训,尤其要多参加实践锻炼,真正做到项目源于企业,源于实际需求,学生热情度也会随即增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梓菁,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教学”设计,高等教育,2020年第33期(总第701期):84.
        [2]闫海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以《农村社会调查》为例,营销与人才培养, 2020(6):121-12.
        [3]林小兰,项目教学模式在“微信与微博运营”课程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2020年7 月:72-76.
        [4]孙宝霞,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基于“电子线路 CAD”课程,科教文汇,总第 479 期:89-90
        项目来源: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基于”项目导向”的《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刘云,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从教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农学及生态学相关学科,主持课程建设项目一项,重点参与课程开发项目一项,自然科学课题多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