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类国企合同管理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冯世明
[导读] 摘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经济,加强合同管理都是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四川冠成贸易有限公司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618300
        摘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经济,加强合同管理都是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商贸类国企长期以来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比如对合同管理重视相对有限,以及精细化、系统化不足等。因此,新时期商贸类国企解决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优化不仅在于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制机制,也需要严格考核管理,落实责任制,以及完善联动机制,破除信息壁垒等。
        关键词:商贸类国企;合同管理;问题;优化;对策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战略中,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至关重要。这其中,合同管理不仅决定着企业在市场化大背景下要素配置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更影响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因此,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进程中,合同管理正在成为商贸类国企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经济效益
        合同的出现本就是对立约双方以明文形式形成的约束,确保立约双方均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执行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完成交易,使立约双方取得预期收益等。因此,商贸类国企加强合同管理是显而易见的价值就是提升经济效益。一方面,合同的存在就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指明方向,确保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保质保量并按期完成预定任务。另一方面,违背合同约定的后果是巨额违约金的严重惩罚与沉重压力,不仅会给企业经济收益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更会给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企业绝对不愿面对的不利局面。
        (二)提升管理水平
        合同的签定并非仅仅是合同管理部门单一机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而是会牵涉到企业方方面面、涵盖几乎所有生产经营环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同时,企业关联部门的管理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与提高。因此,强化合同管理在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全局进行的推动与促进,是在帮助企业立足整体提升管理品质和效率。
        二、商贸类国企合同管理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相对有限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毋庸置疑的中流砥柱,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也拥有明显区别于民营经济的特殊地位乃至运营形式。这些客观层面的特殊性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主观层面的管理意识、思想。表现在合同管理层面就是不少商贸类国企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有限。
        比如一些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形式有余但内容不足的问题。也就是相对关注合同签定的步骤流程,但对更加具体的合同条款、事项等不甚敏锐,警惕性不足。又如一些企业对于合同内容中涉及法律法规的部分了解掌握有限,尤其近年来国家法律法规修订和优化的内容不少,一些企业却未能及时充分地熟悉,导致合同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已经废止的法律条款内容等。显然,这些受制于管理思想的管理实务终将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精细化、系统化不足
        不得不说,很长时间以来部分国有企业粗放化管理模式的影响极其广泛,包括合同管理在内,管理精细化、系统化不足是相当突出的问题。
        比如合同条款中内容表述含混,对部分关键字、词缺少足够审慎的推敲。又如对于合同争议的处置约定不清,仲裁或者诉讼选择未予约定等。再如存在前后矛盾冲突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内容等问题。
        三、商贸类国企合同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制机制
        应对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就现存管理系统加以修正、补充,弥补传统模式下长期存在的管理缺陷与漏洞,大幅提高合同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化。因此,新时期商贸类国企合同管理的优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制机制。


        比如构建合同管理审核监督机制。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事前严格审核不仅有助于合同顺利签定,更有利于企业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或损失。而事中加强监督则既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也有利于及时发展其中潜在的风险或缺陷条款并及时中止执行,从而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止损。
        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构建往往由于企业个性化的生产经营要求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商贸类国企在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制机制可以参考同类企业经验,但不可照搬照抄,而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特点不断加以优化创新。只有形成切实满足企业主客观需求的合同管理体制,企业才能在大幅提升管理品质的同时获取更多合法收益,并基于高水平的法治化管理树立更加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为显著的竞争优势等。
        (二)严格考核管理,落实责任制
        前面已经提到,合同管理并非单一机构与人员的职责,而是涉及诸多部门、成员的系统工作。因此,各相关岗位及其人员都对合同管理负有相应责任,需要严格考核管理,落实责任制。这不仅是应对合同管理既有问题的措施,也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的重要方式。
        比如,当合同管理人员向关联岗位人员提出涉及合同管理的咨询,或者按照规定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意见与建议时,企业应当针对这些活动或行为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并形成系统性的激励或奖惩措施。
        又如,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有关岗位人员的生产、作业须严格遵循合同条款内容操作,企业需就这些合同执行环节的活动情况制定管理预案。尤其需要对违反或仅部分执行合同规定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惩处。这些处理办法既要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原则性措施,也当结合企业实际不断细化具体执行情况,确保关联岗位人员在执行合同条款时具有足够清晰准确的参照与标准等。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落实责任制不仅是为保障合同顺利执行并提高管理水平,也是在企业全局形成更加浓郁的重视合同、关注合同管理的良好氛围。只有企业全员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涉及每个生产岗位与人员的切身利益,企业才能将优化合同管理的行动覆盖生产经营与管理的每个节点和端口。这都是从根本上优化合同管理的核心与关键。
        (三)完善联动机制,破除信息壁垒
        无论是事前开展预审还是事中加强监督,合同管理都不能缺少数据信息的及时反馈。只有完善联动机制,破除信息壁垒,企业优化合同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合同管理的盲区与空白点,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并提高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企业决策层当完善管理规程,明确组织机构内所有岗位及成员均需主动配合合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尤其是当合同管理人员提出有关咨询问题或信息需求时,关联部门与人员不得推诿搪塞或提供错误、失实的信息等。只有在各部门、岗位、人员间形成足够顺畅的信息交流机制和方式,合同管理活动才能基于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沟通提升监管和执行力。这也是促使合同管理高水平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结束语:
        商贸类国企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漫长发展的逐步积累。这其中不仅有管理手段、形式等具体操作层面的局限和漏洞,也包括管理思想、理念刻板、僵化的严重束缚。尤其是从决策层到合同管理在内的各方面都存在对合同管理重视程度相对有限的情况,导致合同管理在事前审核、事中跟踪监督等各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综合影响之下形成较长时期难以彻底解决的管理问题。因此,商贸类国企应对合同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在实用技巧方面加以优化,更需要从管理思想的高度彻底超越传统模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强化合同管理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规范化。这不仅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核心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商贸类国企改革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林.浅谈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北方经济,2019(4):63-64.
        [2]陆都.浅析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 2019(12):54-55.
        [3] 石红明,徐胜军.目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9,18(03):259-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