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钱忱
[导读] 摘 要: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是以社区为中心,面向社区居民的商业设施,因其在可达性、便利性、复合性上具备明显优势,近年来受到居民的青睐。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是以社区为中心,面向社区居民的商业设施,因其在可达性、便利性、复合性上具备明显优势,近年来受到居民的青睐。本文参考《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介绍了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其定位、组成,并对其空间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空间设计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开发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新建居住区开始向中心区外扩展。这些居住区规模一般较大,且远离市中心,由于周边交通、配套服务设施的不完善,很多居民仍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到达市区办事、购物、娱乐,这不仅浪费时间,增加城市交通压力,还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现今逐渐开始重视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发展。在社区中建立购物中心,集合多种零售店铺和服务设施,将业态不同的商店和功能各异的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设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有计划地聚集在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愉悦的购物体验和娱乐活动,并作为适应消费需要的社交场所,满足居民交往、休闲的需求,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管理模式相比,购物中心通常由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招租、管理、促销,承租户分散经营。
        依据《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公共设施按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配置。其中,居住区级是以社区中心为核心、服务半径500-600米、由城市干道或自然地理边界围合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片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左右。
        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一般设在独立的居住社区中心内,其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健身休闲等等,这些设施在便利性、复合性上具备明显优势,是未来商业模式发展的重点。因此,设计出一个有序的商业空间,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将会极大地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物消费,从而带动整个社区经济的发展。2设计策略
        2.1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的定位
        不同于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作为周边居住区的配套设施,规模通常在20000平米左右,服务约3-5万左右的居民,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良好的可达性是社区商业提升人气和活力的重要因素。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服务于居住组团内的居民,在选址上需具有便利性和可达性,实现居民在数分钟内可达,并尽量与公共交通站点结合设计,便于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时,合理组织场地外部交通、场地内部主次出入口和交通流线,将有助于提高商业的运营效率。
        2.2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的组成
        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并不是单一的经营性场所,同时还兼具生活服务的功能,是一个多功能复合的综合体。在空间组成上,主要包括营业空间、辅助空间、公共空间三部分。营业空间是构成社区商业的主要部分,集合了超市、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店铺。辅助空间主要用于经营管理、货物储存。公共空间是主要承担交通、休闲等功能的空间,包括门厅、走道、楼电梯厅等交通空间以及中庭、露台等开放空间。在开放多元的商业环境下,公共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强调“人性化”,形式多样的公共空间既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又可以提升整个购物中心的品质,营造出活跃的商业氛围,吸引更多消费者。
        2.3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的空间营造
        2.3.1多样化的室外广场
        不同形态、规模的商业广场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交流的场所,同时可以带动整个社区商业的发展。场地内宜采用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方式,停车场靠近场地入口,车辆由场地入口可直接进入停车场,避免人行、车行的互相干扰,并尽可能多地设置室外步行空间,室外步行空间通过道路的围合、场地的高差、铺地的材质变化等手段营造出多样性,激发居民交往的意愿。


        居住社区中心是一个多功能复合的社区综合体,因此,商业区的室外广场也需具有复合性,可以同时进行运动、户外餐饮、阅读、交流等活动,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空间的复合使用还需要空间能够适应使用时间和使用人群的变化。比如,室外广场在早上可以供老人晨练,下午可以供青年聚会和少儿娱乐,晚上可以供周围居民健身散步。在户外配套设施设计上,可结合景观在休闲区设置座椅,在运动区设置康健设施,在游戏区设置小型游乐场,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文化展示空间和广告宣传空间,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参与度。
        2.3.2合理的功能布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社区商业的概念,其形式类似于购物中心,运营较好的购物中心在平面布局和楼层分布上都有要求,比如将主力店铺布置在商业的中心位置吸引人流,带动整个购物中心的发展,一般店铺则围绕核心店铺展开布置,彼此间相互带动、互为补充。在空间布局上,以商业店铺为中心,周边设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
        我国的社区商业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居住区的不断扩张,社区商业飞速发展。
        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一般设置在居住社区中心内,集合各种业态的店铺和生活服务设施,并配备完善的停车空间。由于居住社区中心通常涵盖了商业、文体、办公等多种功能,考虑到流线的合理性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通常将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方便居民买菜、购物、娱乐、餐饮,而将文体、办公设置在较高楼层,并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和楼电梯厅,方便直达。
        低层的商业服务设置通常按照不同商业业态的运营要求合理组织空间,通过不同的功能分区和楼层分布实现商业空间的多变性。比如菜市场常设在底层,便于车辆运输卸货;邮政局所应设于建筑底层,临靠道路;超市宜布置在底层,方便居民日常购物,吸引消费人群,且满足大量的车辆和人员集散需求。
        2.3.3适宜的空间组合方式
        如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购物场所的文化性、互动性需求增加,更注重体验感。为实现体验式的商业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利用其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受,而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规模虽不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内部空间设计上也逐渐向开放性的商业模式转变,注重共享空间的营造。
        对于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目前较为常见的空间组合方式为集中式,即采用一条或几条内街把各商铺串联起来,内街局部做收放处理,成为空间节点;或是以体量较大的中庭、庭院作为空间主导,其它商铺围绕布置,此种空间组织方式强调建筑的整体感,围合而成的中庭、庭院也成为整个商业空间的活力点。
        现代商业空间越来越注重创造共享空间。共享空间是将购物、交往、休闲、娱乐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开放性空间,它面向公众开放,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往。共享空间可以是中庭、庭院,也可是露台、屋顶花园。中庭、庭院可用作休息、布展、举办各种商业活动,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露台、屋顶花园提供温暖的阳光和开阔的景观,呈现较为开放的空间氛围,不同形式的露台相互叠加更能形成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展现丰富的立面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作为社区居民最为便捷的购物场所,社区商业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更成为一个交往、休闲、娱乐的港湾,让居民在惬意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本文主要探讨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的定位、组成和空间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力求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商业空间,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活力,带动区域商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S].宁政发(2015)21号,2015
        [2].杨慧琼.邻里中心模式下的社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马进 潘一峰.从行政功能型建筑到亲民型建筑——以南京石埠桥社区中心为例[J].建筑技艺,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