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桃
北京西藏中学 100029
学生已经毕业离校,闲暇之余,翻开学生留下的书信看一看。当三年的高中生活被压缩成200来字的书信时,数学公式、解题步骤等不知所踪,留下的是曾经的叮咛、鼓励与期许。当学生毕业,离开母校,“教”总有结束的时候。“育”总是悄然地发生,在不经意间,它就留在了书信或脑海中。
一、未解之谜
三年来,我一直是她的班主任老师。
第一次谈话: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
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分析是什么原因了吗?
她:老师,我学习一直挺差的。
我:在数学课上,你一直很努力,你从昌都地区到北京念书,更说明你不差。
她:我也不知道,老师,慢慢地你就会明白了。
第二次谈话: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后
我:那你有没有认真分析过试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考试发挥失常?
她:我已经习惯了每次都考不好。
我:那你把考卷和答题卡拿出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在和她一起分析试卷,发现她有很多马虎丢分的情况,也有读不懂题意,理解错误的情况。我们一起商量了应对方法,她也很认真的执行了,但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她不进反退,成为了班级的倒数第一名。这次的考试成绩,对我而言也是沉重的打击。高三新学期开学,她还是像往常一般,一次次的失败似乎也没有摧毁她的意志。
第三次谈话:高三二模考试前
我:最近复习的怎么样?
她:还可以。
我:你的自律性非常好,意志力也很好。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只要你做到最好,做到不留遗憾,相信成绩不会辜负你。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所幸她最后考上了二本院校。在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她的一封信,信中写道:“老师,每次考试过后,我都在怀疑自己,我觉得自己来北藏是个错误。如果不是您一次次地找我谈话,鼓励我坚持下去,我一定会当逃兵。老师,非常感谢您让我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毅力,不放弃,一定会成功。”
对于这个女孩,我曾经深深地自责没有能够帮助她找到成绩差的根源所在。我自己觉得对她的鼓励话语苍白无力。所幸,我不曾放弃每一次对她的认可与鼓励;所幸苍白的话语,在她的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
二、网络主播
虽然疫情期间一直用钉钉软件给学生上网课,但是很少会有露脸的镜头。学生还有两天
就要高考了,总有千言万语要对学生叮咛。为了给高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我在7月5日组织了最后一次班会课。这次班会课,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没有榜样人物的励志故事,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只有作为主播的我。在30多分钟的班会课上,学生提出了20多条关于高考的问题,点了3000多条赞。
当时的我,很不理解学生为什么那么兴奋,是因为我出现的画面搞笑吗?是我这位网络主播需要鼓励吗?是他们学习压力大,在释放吗?
7月6日,我收到了一个学生的信息,她说:“老师,很久没有看到您的脸啦,昨天班会课我一直看着您的脸。对于高考,我感觉家人不怎么关心。昨天听到您说高考注意事项,我内心很感动,您是我们在北藏的家人。”学生离校送别那天,一个女孩对我说:“老师以前确实有点烦您的唠叨,觉得您不了解我们。但是班会课那天,我get 到了您可爱的一面。老师,我会想您的。”
在师生关系中,尤其是学业繁重的高三时期,教师往往习惯了把知识、想法传达给学生的“教”的方式,忽视了通过交流、讨论、引导使学生由入耳到心向往之,身体力行的“育”的方式。但是当学生和老师回顾高中生活的点滴,记忆深刻的往往是“育”的方式与结果。
三、三次感谢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临近,一天晚上我接到小A的姐姐打来的电话:“老师,
您现在可以去一趟学校吗?下午给小A打电话,他一直哭。晚上再给他打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挂完电话,我迅速到学校宿舍找到小A并把他带到办公室。这期间他一直哭,我对他说:“哭是情绪的发泄,但是哭不能解决问题。你先平复心情,然后把事情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大概过了10分钟,小A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对我说:“老师,我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好。今天下午我和家人视频聊天,他们不让我看爸爸。我爸爸一定是出事了,现在全家人都瞒着我。我不想考试了,我想回家”。后来,我同小A的亲人进行了沟通,他们不希望把事情告诉小A,担心小A现在回家会耽误他的考试和学习。
面对这样的两难问题,我经过一番考虑后说服了小A家人。当天晚上我帮小A购买了飞机票并把他送到机场。半个月后,小A的姐姐又给我打来了电话:“老师,小A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拒绝和家人沟通。”后来,我和小A打了电话,他说:“老师,我还是回来晚了,我恨他们没有让我更早一点回来。”“首先,你一定要坚信家人永远是爱你的,他们把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了你。但是你和家人对最珍贵的东西的理解是不同的。其次,你的妈妈年龄也大,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应该是最难过的人。你现在是男子汉,要学会保护妈妈而不是让她为你担心。最后,人生总会有得有失,在经历了失去的痛苦后,你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家人,珍惜拥有的幸福。”
过完寒假后,小A回到了学校,他拿出了一幅画,画上有一头祥和的大象。画的背面写道:“老师,非常感谢您让我在考试的关键时刻回家,和家人一起。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开导。您在我心中就像这头大象。”高三毕业后,小A在信中再次提到“老师,我真的非常感谢您的栽培和帮助,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了方向。让我明白了保护家人的责任,这也成为了我学习的动力。”小A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我发信息,写道:“老师,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看爸爸了,我们又谈起了高一寒假的事情,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您说服他们,让我在那个寒假回家了。我偶尔还会在梦中哭醒,但我没有遗憾。感谢您不仅教会了我课本知识,还让我懂得了怎样生活。”
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子使作善也”。 “教”是教授知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尽快高效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育”则关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使得学生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个性,能让学生拥有发现自我,培养自我,成就自我的人生价值与追求。“教”与“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当高三毕业生离开校园,老师不在传授给他们课本知识,那些叮咛、鼓励与期许应该可以一直陪伴他们,在某时某刻,总会让人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