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凤球
广东省信宜市丁堡镇丁堡职业高级中学 525345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来增加收入,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应该加大社会各方面对其的关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尊重与赏识来构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努力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因此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问题对策,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尊重和赏识;沟通的桥梁;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对策
引言:虽然留守儿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个儿童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来帮助他们的健康成长。大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父母较长时间不在身边,导致对孩子缺乏相应的教育与引导,留守儿童相比较普通同学而言更容易出现道德认识上的偏差,学业成绩平平,对其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教师可以在发现德育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家访和谈话等方式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恰当的时机中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突出德育教育的位置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更加切实的关注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成才,用不留痕迹的方式把教师的教育深入到留守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人口普查可知我国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2000多万,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村中青壮年为了给子女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获得更高的收入而选择到沿海城市务工,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够跟随父母到务工城市读书学习,大部分的孩子还留守在农村由自己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引导与关爱,而如今的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大部分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监护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思想,不利于孩子后续的成长。同时隔代监护的监护方式往往会出现溺爱大于教育的情况出现,爷爷奶奶可能一味地溺爱孙辈,感情大于理智,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缺乏一个正确的理解,更多的用自己已经落后的陈旧的观念去教育孩子,使留守儿童的思维与眼界受到一定的局限,成为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展的阻碍。其次,很多农村监护人不知道如何与教师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监护人关心的重点通常会出现偏离,更加关注于学生的生活与物质方面而很少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对于教育没有体现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年龄阶段落后于其他同龄人。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对策
1.融入学生群体
首先教师可以融入学生群体来搭建沟通的桥梁,如今教师融入学生群体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的途径融入学生的生活,比如直接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者采取集体活动的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想法。教师可以与留守儿童进行谈话来建立起信任感与情感支持,表明教师永远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其帮助,在教师长时间的坚持下学生在遇见困难时第一时间会想起寻求教师的帮助。这种交流方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不会过于惧怕教师。例如;李同学是一名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但是经常一个人默默发呆,在角落里呆着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玩耍。教师发现这种情况之后与李同学展开了认真地谈话,并通过家访来融入学生的群体,及时了解产生他这种特殊情况的原因并及时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
通过教师的不断谈话才了解到李同学一直因为留守儿童的问题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爷爷奶奶对于他父母离开他外出打工的事情经常口出恶语,摧残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师可以细心地安慰李同学,并经常对爷爷奶奶进行交流改变其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给李同学一些日常关切让他感受到被爱的温暖和被关怀的幸福,这种留守儿童以前感受不到的爱与关怀能够如星星之火重新点燃学生沉默的人生之路,改变他的一生。
2.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如今留守初中生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留守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对各种问题进行不断的分门别类,并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当今有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孤独无靠的心理,不会与他人交流相处,一个人在家里往往会感觉到深深地空落感,有的则在年少时期不理解父母的付出,在父母离开之后因为长时间的不见面而疏远父母,与父母产生各种情感上的亲情问题出现很难消除的感情隔膜,甚至会抱怨外出务工的父母曾经无情的抛弃自己。例如:王同学自己一个人被父母留在了农村,因为爷爷奶奶身体不好而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家庭的原因让他成长成一名八面玲珑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是也给他带来刺猬一样的敏感,经常把自己与他人隔阂起来。王同学在遇见各种问题之时,往往会选择自己一个人单独地扛着,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好意,虽然表面与同学关系很好,但始终无法真正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因此教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解决留守学生不会与他人交往的德育问题,教师可以先表达出对他成绩与人品的赏识主动去当王同学的朋友,经常找他聊天谈心,在日常的交流中在可以指出他优点的同时也不经意地指出他交往中的不足。教师通过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学会运用方法与手段来影响王同学为人处世的态度,让他慢慢地拔掉他身上的刺,用自身的相处过程来教会他如何与他人更好的相处,让他明白学会适应集体生活才能在初中这个阶段生活得更加如鱼得水,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地融入集体才能够更好地吸取集体的养料,收获一个更加顺利快乐地学习生活。
三、结束语
教师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应该驱赶走自己内心的偏见,从内心真正的接纳起这群弱势群体,相信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学生间的生活群体,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等方法给留守儿童带来尊重与赏识,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达萍.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成因与教育对策探讨[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4.
[2]张英.浅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9(18):80+79.
[3]邓智,黄琼,潘攀,郭慧.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A]. 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
[4]钟小燕.用尊重和赏识搭建沟通的桥梁——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对策[J].教师,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