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结合训练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李献华 芦俊晓 胡 超 田 满 王树芮
[导读]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确立和实施,
        李献华 芦俊晓 胡 超 田 满  王树芮
        (空军预警学院基础部军事共同基础 湖北 武汉 432000)
        摘  要: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确立和实施,对我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快地增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是过去的常规战争,还是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构成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仍然是人与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增强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但作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体能和体质,则并非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成正比地改善或提高。因此,如何让军人适应高科技战争,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训练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军事体能、军事技能、训练模式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战争中高科技所含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来,战争节奏大大加快,从而对军人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军体能状况总体较差,从而制约了军事技能等方面的训练。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中提出了体能和作战技能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军人体能训练与作战技能相结合模式是指, 在战术训练条件下, 以单个战斗动作为对象, 以促进军事训练水平提高为目的, 使军人体能训练与作战技能训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训练模式。利用该模式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提出体能与技能相结合训练模式。
        一、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结合训练是在高科技战争中,作战技能对体能新要求的需要
        信息化战争中,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但具体的作战行动永远都离不开良好体能的支撑。随着高科技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现代化武器精度更高、威力更大、反应更快、投射距离更远,战争的对抗更加激烈,节奏加快,进程缩短,并且,由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得作战样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杀伤力大、全天候、超视距、高精度的武器,使战斗由面对面打斗转变为心理、耐力、承受力的高强度对抗。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跨地域作战,连续进行一个多月不间断地实施空袭;马岛战争中英国军队经过13000km的远航抵达战区,立即背负百余公斤的战斗装具机动约80km,连续奔袭14小时;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中,从美国本土起飞,往返各加油2次,连续飞行30小时;以及美军近年来打的几场高技术战争中可以看出,战争对体能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主要体现在:一是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性能,给官兵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生理负荷决定心理负荷,体能是心理负荷的物质基础;二是部队机动作战能力对夺取胜利尤其重要,在完成机动时需要良好的体能支撑;三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身负一定重量的武器装备,兼程奔袭,连续作战,需要强壮的体魄、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因此,研究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能够适应高技术战争的体能需要,应从根本上加强体能训练,增强未来战争的紧迫感。
        二、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结合训练是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提高组织军事训练能力的需要
        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下,应加快转军事训练的观念,而军事院校的学员毕业后首先要到基层部队任职,自身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能,还要具备组织训练的能力,体能训练与作战技能相结合训练能更好的锻炼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并且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军兴国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战场胜负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决定胜负的力量确要在朝朝夕夕的训练当中铸就。在军事教学训练中,要秉着打仗的教育理念,紧盯世界军事的作战样式、武器装备等变化,使学员懂得其中的信息变化,敢于进行其对抗;要秉着实战的标准,在复杂条件下、极限条件下等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训练。习主席的讲话指明了国防和军队的发展方向,而军事院校是培养基层军官的主渠道,因此,院校要根据新时代教育方针加快转变军事体育训练的观念,努力提高学员组织军事训练的能力,是加快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三、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结合训练是在野战化训练中,提高军事技能实用性的需要
        自从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争结束以来,我国已经有41年没有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过战争。然而,众所周知,战场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最好方式,对于相对和平的非战争时期来说,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军事训练,才能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美国陆军训练条令中明确指出,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战争的需要,“练为战”是基本宗旨。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因此,要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作为军人从来就不应该有和平时期,只能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期。并且通过在非战争行动中, 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如反恐制暴、大型救灾等。同时,要多参加与外军部队的联合军演,检验部队整体作战水平,真正达到“练为战”的目的。美军认为,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训练达到和保持高水平的军人体能,加强战斗准备,同时体能训练为促进掌握军事技能服务。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都是军官,军官要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就必须加强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结合的训练途径,才能承受艰苦、复杂、大负荷的军事行动,才能保证高水平作战技能的发挥。
        四、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结合训练是在教学训练中,增强心理素质培养战斗精神的需要
        军事训练是院校培养学员战斗精神的主渠道 。院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如果偏离了主渠道,就会失去依托的平台,没有了培养的优质途径。这是因为战斗精神也是战斗力的一种表现。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严格训练和实战锻炼逐步养成的。体能与技能相结合训练的高强度、高对抗,需要有决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这有助于增强学员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培养学员沉着果断,英勇善战,勇往直前,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战斗精神,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任何战争既是武器的对抗,也是人的意志的较量。任何战争既是武器的对抗,也是人的意志的较量。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的优劣,更在于人的精神因素的发挥。然而,我国长期的和平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使青年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降低,面对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残酷性和危险性空前增大,会使参战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军队院校要重视体能、军事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训练中加大训练强度,以增强心率的耐受力,有利于在未来战场上遇到激烈的对抗而心跳突然加快时,减少紧张而增加镇静。“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军队院校要严格按纲施训 ,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 ,从难从严训练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一丝不苟 ,严抠细训 ,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 ,在严格按纲施训中提升学员战斗精神的境界,养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总之,面对未来战争的挑战,加强军人体能建设和体育训练是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也是关系到我军整体战斗力提高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工作。“体育出战斗力”不能仅仅是文学家或诗人的赞美词,而应该成为我们练兵的格言。而体能与技能相结合训练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战斗力。我们相信,随着新《军事训练大纲》的正式颁布,经过全军官兵的努力,必将使得我军的体能建设、体育训练和作战技能训练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林建棣.军事体育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2]  冷承槐.西点军校概览 [M].北京:总参军训部,2003
        [3]  张爱华.军事训练教学课程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4]  尚全孝.军事技能教练法 [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
        [5]  张宝书.军事院校教育学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6]  董文久.军队体育手册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