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新合作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李卫平
[导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正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李卫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正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具有思想新潮、家境优越、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压力大等特点,给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新合作项目为例,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与管理模式出发,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围绕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建立优秀的党建思政工作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思政工作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学好知识、培养好技能的基本保证,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以及学生管理的内在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校自2017年9月开始,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开办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新合作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当领导下的合作办学,如何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如何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作者急待研究的课题。笔者以所在院校为例,就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新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在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新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新双方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与管理,双方具有明确的义务和责任。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国家四个“三分之一”设置课程,共引进新方课程11门,全部由新方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中方教师辅助完成引进专业课程授课。由新方教师在遵循我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负责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由我校学工队伍负责,按行政班级配备班主任,按年级配备辅导员。同时,学院还制定针对中新合作项目的管理规定,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中新合作办学项目所有工作。
        中新合作项目引进新方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采用新方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有机会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让中方教师有机会学习和借鉴新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中方管理体制能够保证合作办学项目适应中国特色教育国情,把握高职办学的方向性。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点
        1.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政治意识较淡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教学成本较高,相对普通专业来说学费是其三到四倍,高昂的学费让很多成绩优秀、家境普通的学生望而生畏,这直接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学门槛降低,入学学生以成绩相对较差、家境较好的学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偏弱,主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同时政治意识淡薄,对参加思政学习缺乏积极性。
        2.家庭经济基础较好,学生个性较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多数父母因为忙于企业管理或者个人事业,对子女缺少基本的教育与管理;学生个性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表现出较强的个性,不愿意接受制度约束,学生管理的难度较大。家庭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物质方面的需求,学生自食其力、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比较容易满足现状,不求上进,不愿在学习上花时间、花精力。


        3.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相对于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而言,中外合作班的学生既要通过一定门数的引进课程学习, 还要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们需要接受外教的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 而且上课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为外方提供的英文原版教材,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外教上课过程中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 逐渐对英语产生了恐惧感, 从而导致他们对英语课程以及外教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
        4.学生思想新潮,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一般都是对西方文化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极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侵蚀学生的成长,采用传统方式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往往效果不明显,并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建议
        1.构建合作办学项目党建思政工作新模式
        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缺少成熟的办学模式和较为完善的经验做借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和完善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模式。同时还应借鉴吸收合作院校先进的学生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实情和学生学情,中西合璧,构建高效的切实可行的学生党建思政工作新模式。
        2.建立优秀的党建思政工作队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党建思政工作者应当具备阅读外文资料以及与外教沟通交流的外语水平,对中西文化、历史、教育等有充分认识,学校应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的党建工作者的培养,打造一支专门服务中外合作办学的优秀党建人才,为党建思政工作开展铺垫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充分调动支部党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动性,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做好党建思政品牌建设
        学校以“红砖家园”作为基层党建进公寓试点,不断发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建设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特色思政宣传品牌。面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通过在红砖家园举办英语沙龙活动将专业学习与党建思政工作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党建思政教学活动有效性,愉悦学生身心,使学生在感受到英语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爱上英语学习,为跨文化交流铺垫基础。其次,实施鼓励教育,通过定期邀请优秀党员到红砖家园开展讲座,来激发学生参与党建思政教学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明白自身职责与义务。
        4.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党建思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学生是新媒体运用的主力军,除了运用网络学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利用网络休闲娱乐,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高校党建工作应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积极作用,采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党建思政工作途径,延伸党建工作服务方式。
        总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对项目办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党委必须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开展做好顶层设计,创新设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模式,把具有高职特色的教育模式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相结合,积极构建适合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机制,给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潘雨晴.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党建工作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42-45.
        [2]茹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34-36.
        [3]钟建.中外合作办学类院校党建思政工作模式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5):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