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琼
51302719751128****
摘要: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练习课的意义在于内化与巩固、诊断教学实施情况,或纠正,或延伸。因此,我们应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开展练习课的深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课堂教学就是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哪里有注意力,哪里就有思考[1]。教科书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练习题都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出现的,信息形式是静态的,久而久之,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无味。教师要把静态的信息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
(一)引进游戏,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爱听故事与做游戏,在练习课教学中,将游戏加入课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如“趣味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棵知识树,树上挂了许多漂亮的图标,学生随意点击一个图标就能跳出一个问题,然后由该生回答。这种问题不确定,由学生自己选择图标打开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好奇、爱挑战的心理,学生热情高涨,把没什么新意的复习巩固环节变得趣味盎然。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的具体内容和各个环节设计一些小游戏,有了游戏的外壳,学生学起来更加愉快,学习效率更高。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科学世界的根基,只有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才能使人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价值[2]。练习课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世界,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植树问题的练习”,教师设计了蕴含植树问题的数学问题,爬楼梯问题,敲钟问题,锯木头问题,公交站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取出来的,学生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便于理解思考。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用途。教师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是有意义的内容,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2优化提问方式,活跃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师的精心设问,能产生更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如在 “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中,教师先提问, “1/7与1/8哪个分值比较大”,然后紧接着设问,“除了1/7,还有哪些分数也大于1/8?你是怎么比出来的?”这样环环相扣的设问方式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在练习课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追问,也能给学生创造自主 探索的空间。如“吨的认识”练习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完成“连一连”练习,再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一连就准了?”通过追问,学生的思维都会自觉地集中到解题方法的思考上。巧妙追问能有效挖掘思维深度,在思考、讨论和更正中,提高学生辨析和优化解题策略的能力。
3优化反馈过程,深化思维
学生们通过交流、反馈多种解题思路,能够促使他们对解题的方法进行再思考。
如在“估一估,589-95○500……”的练习反馈中,有学生认为:“我把589看作600,把95看作100,600-100=500,但实际上不相等,只能算答案。” 还有学生认为:“后面两位89-95不够,向百位借1,百位只有4了,那结果肯定只有4百多,所以填 ‘<’。” 在反馈思考过程中学生间相互启发,碰撞思维,能够不断修正看法,使解题思路更加多样。练习反馈不能仅停留在题目对错上,还应发现错题中隐藏的教育价值,将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再学习、再思考的好时机。如教师在“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中发现了“9632≈10万”的错误,就可以先解释错误原因,然后继续提问:“那哪些数约等于10万?最小是几?最大呢?”这样就可以在纠错中让学生通过分析提升思维能力。
4利用趣味游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陶行知先生曾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合理地导入趣味游戏,以改善学生的听课质量。比如,在讲解“图形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可以导入“我是小法官”的趣味游戏,提前设置“寻找证物”的情景,向学生呈现证物的相关条件,让学生利用提前备好的学习工具,自主判断哪一个图形才是“法庭”所需证物。相信学生们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定然能对各类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烂熟于心。
5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学生理解掌握
毋庸置疑,教师需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定要设计好课堂练习,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入力量。通常情况,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需具备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需要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活页练习单,引导学生定时保质地完成,最后将活页练习单装订成册,专用于临考复习。第二,黑板练习主要包括讲前测、例题讲解、同类题型练习这三大环节,教师可采用抽问的形式进行随堂考查。第三,课堂练习不应局限于书面,也可以是口头表达、动作示范等多元化的练习方式,练习方式越多元化,学生的疲惫感才会越少。第四,练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独自完成练习。
6局部呈现,发展多向思维
隐蔽信息法就是只呈现习题的问题,再逐步补充需要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不同信息来解答问题。如学生可先思考原题“二(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教师再补充信息: “班里有22名男同学,20名女同学;二(1)有45人,我们班比二 (1)少3人;如果每6名同学分一组,可以分成7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的内在联系,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隐蔽问题法就是不呈现习题的问题,让学生按所给信息补充能解决的问题,再根据信息和问题之间的不同关系进行解答。如教师提供信息:“一只台灯49元,一本台历7元”,然后问:“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充分认识倍数关系与和差关系。
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不可否认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应该优化练习的呈现和提问方式,注重练习反馈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练习课中,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对练习课进行优化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精选习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收获,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黄秀环.小学数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36):19.
[2]陈天柱.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75-376.
[3]胡焕青.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设计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