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包婷婷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刚刚起步,自身的思维能力不强
        包婷婷
        象山县高塘学校  浙江省宁波市315734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刚刚起步,自身的思维能力不强,不够成熟或发散思维的持续时间短等都是最为常见的表现,而这些表现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注意力的集中等问题,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紧抓课本内容,还需要抓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抽象转变为具体形象的逻辑。对此,本文以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该如何协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并探究当下学习课堂中仍存有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提供新想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探究
一、语文课堂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首要目的就应该要先抓好语言素质方面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将语言作为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才是教学的第一目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语言的学习往往离不开思维的发展,二者密切联系着,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维没有物质的载体;然而没有思维,就无需谈论各类思想,没有思想生成,二者之间就不可能存在交集。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不难得出,要想学生的语言学习有所提升,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需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发展。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为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工作。由于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小学阶段便设立语文学科,乃至大学阶段都需要设立语文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语言,学会利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发散,并将思维发散的接果用学习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同样,利用思维发散表达出自身的想法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散,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后,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可以说,语文学科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将语言作为工具来进行思维发散,发展学生参照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与发展方针。
二、当下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
        第一,学生方面存在积极性不强的情况,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关注度没有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无法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就不能了解学生上课时间容易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无法在第一时间纠正过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低下,只有任课教师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关注,才知道学生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为薄弱,缺乏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当下大部分教学课堂仍缺乏创新性,学生仍不是教育的主体部分,虽说相较于过往而言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学生并不应该只是课堂的参与者,更多的应该是积极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主动将课堂的发言权归还到学生身上,只要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过分夸张,都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虽一直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多互动,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似乎总是有着一种无形的“屏障”,这种屏障的存在让课堂变得“沉寂”,多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授课,学生在低下听讲,有时候整节课的互动几乎为零,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主动问候学生、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培养思维能力的相关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人类求知的萌芽。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极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在日常课堂授课过程当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下悬念,鼓励学生自己独立的去探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不断地激起,长此以往,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一直处于主动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更乐于思考,自身的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2)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变通能力不强,对待事物的认知也较为单一,这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习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培养多元化思维能力。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小学阶段学生的依赖性较强,很少会主动提出自己要去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更多时候是处于一种被动思维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情绪引进课堂当中,让学生感受课本内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内容、主动表达自身想法、主动获取相关知识。
        (4)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与理解,耐心地引导学生,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对待学生学习。针对部分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要如此,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应该给予绝对的肯定与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奖励制度,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在课堂踊跃发言或是有进步的学生,都可以赠与相关奖励品,这种方式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小结与展望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学习语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各方各面的知识,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又会收获不同的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及职业道路而言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应注书籍上的教学内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协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慧,崔惠芳.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06期.
[2]郭艳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省孝义市青年路小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02期.
[3]彭瑛,艾晓映.激发思维兴趣,培养思维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17年.
[4]杨秀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