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海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了小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可以良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对其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良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为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界定反思
引言:核心素养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推进而提出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教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学意识,二是数学思想,三是数学人文。由于核心素养提出的实践较短,缺乏有关的实战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其有着良好的界定和分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分析
在进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分析时,教师要同时兼顾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和内在需求,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只有良好的把握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才能够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高效的规划。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明晰算理才能对算法进行良好的应用,同理可应用于核心素养中,只有明晰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才能够培养学生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使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自然的提出的新教学理念,完全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概念和数学人文思想[1]。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和品格,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之中经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进一步的激发同学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迪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让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辩证的目光看待问题。数学核心素养既需要一定的数学天赋,也需要后天努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进行数学这一抽象、复杂的学科学习时,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进行刻苦的学习和练习,将数学算法、数学算理等数学概念牢牢刻在脑海里,时刻保持大脑的活跃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不忘进行相关的数学思考。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
数学人文、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构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的教学和培养,能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喜悦感[2]。数学人文的教学概念主要是为了保证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这一学科的玄妙和魅力,吸引同学们自发的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的进行习题的练习。
数学思想强调了同学们在进行数学解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科学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算法、算理融入到其中,进一步探究出简单的答题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运算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思考能力,在面对数学题的第一步骤不是进行机械的计算,而是思考有无简单的计算方法,能够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例如,在“”这一个计算式里,要强调加法和乘除法在共同出现时,先算括号内的,没有括号就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同时,这一个式子中的“”是除不开的,先算“”再除以“3”不免太过麻烦,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用计算得到的结果乘以“5”,减少了计算中不必要的麻烦,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反思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股脑的将数学知识强灌给同学们,造成同学们接受知识的被动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形成自主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对于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总是会采取被动的态度,不利于同学们自身的深入发展。将数学核心素养引入小学教学课堂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保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进一步启迪同学们的数学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同学们的互动频率,运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立足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趣味化枯燥乏味的传统数学课堂,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之中进行数学学习。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进行恰当的习题训练
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工具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体现了平移,楼房在建筑的过程中体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人口普查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学的“数”等等。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堂之中,而是应走出教室,有效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相关的训练,让同学们在进行习题解答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将生活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思维的锻炼,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3]。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阶段性的开展测评,检查学生在每一阶段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综合考核效果和应用能力对教学大纲进行针对性的改变,提高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人文性,满足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人文思想和数学逻辑思维,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20(32):31-32.
[2]张丙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求知导刊,2020(31):30-31.
[3]周春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小学生(中旬刊),20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