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颜成明 王金云
[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颜成明 王金云
        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山东省 枣庄市 277300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数学课程只教学科知识,只是争取高分,别的一概不管,显然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有出入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新课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情境创设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等。比如在学习《分式》的的概念教学中,通过引例“植树造林”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所以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时,这类问题也可以作为创设情境使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基本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有着深入并且广泛的认识,同时,还要具备挖掘其中德育内容的能力。数学学科,不比其它的科目,它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所以蕴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比较隐蔽的,这就要求老师将其挖掘出来,进而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如在《有理数》这一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则早了一千多年。在几何教学中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是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到七位小数的人,比外国人早ー千一百多年。

通过这些事例的介绍,让每个中学生懂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和现在在数学领域中都有过极大的贡献,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再比如,在学习《正多边形和圆》一章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祖冲之等人的案例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前人的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感受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教学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性质都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而归纳总结出来的。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及创新探究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享受成功的乐趣。通过主动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充分利用教师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导行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八年级学过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各个统计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各个统计量的作用,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让他们深刻体会了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用数学的眼光去消费,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小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24.
[2]庄智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