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琼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特殊教育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为了加强人在生活中的表达能力,让其表达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如果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只通过手语来表达,聋哑学生语言系统就得不到发展,这样对于他们的社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适应能力低,甚至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让这一特殊的群体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1生活化教学的思想起源
1.1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世界教育史上极有影响效果的教育思想大师,其教育思想对各国的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而生活化教学追溯其思想源头,应是与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是分不开的。其理论体系庞大而具有深意,下面只选取部分观点。
1.1.1从做中学
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的原则,是突破死板的传统教材,倡导儿童从活动中学习知识。将儿童的活动经验当做学习知识的基础,使做学结合,通过做促进着学。杜威提到“只有已经组织到我们心理倾向中的那种知识,使我们能让环境适应我们的需要,并使我们的目的和愿望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才是真正的知识,从做中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等同于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过程。在做中学的这一阶段中,儿童的定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教学旁观者和被动的消费者。儿童要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教学知识的创生者。
1.1.2教育即生活
杜威早在文章《作为道德理想的自我实现》中就阐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杜威进一步强调:教育目的的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从经验开始,这里的经验指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的经验。杜威认为“教育是把知识和生活中实际发生作用的价值统一起来的唯一的突出手段”,通过教育将二者统一起来后,受教育者就可将教育内容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情境中去。
1.1.3兴趣教育
兴趣教育思想也是社威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兴趣是源自内在的本能需要,杜威认为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帮助每位儿童找到途经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强调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中心。
1.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行知先生的思想既糅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墨融合,又受到国外教育家的思想影响,结合当时中国的教育现状,其教育理论更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陶行知的思想受杜威的影响更为明显,整体看是对杜威教育原理的应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2.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更好的一条必经之路。生活能够将教育打磨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类的生活是教育的来源,教育的内容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而要包括与生活与社会,不应该与生产生活脱离开。生活是动态的,是日新月异的,教育要紧跟生活的变化而随之改变,再使得教育去推动生活。
1.2.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不赞成的是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死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都是最终要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人,学生不应只躲在象牙塔中,容易与社会脱节。学校不应与社会相分离,要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社会中广泛又丰富的现实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1.2.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应和了我国自古的理论知行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施方式:“教的法子的依据是做的法子,学的法子的依据是做的法子,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的经验上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同时在这些过程中要充分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
1.2STSE 教育理论
STSE 教育理论是在 STS 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增添了“Environment”即环境的部分,形成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为一体的教育理论。大部分国家都在其科学教育中融入 STSE 理论,提倡全民科学素养的培养。STSE 教育理论提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课程中联系科技、生活、健康、环境等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与我国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相适应。STSE 教育具有综合性、人本性、实用性和情境互动性等特点,其涉及学科广泛,以学生为主体,在创设具体情境中将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引入课堂,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学生的社会化。生活化教学是实施 STSE 教育理论的方法与媒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与社会的资源,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除了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2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2.1运用新的教学器材,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变得多样化
在现在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教学形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与网络相结合进行教学,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利用这种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来说,更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有趣的学习环境,让这些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2让学生积极地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
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让这些特殊的学生群体融入社会中去,让学生适应平常人所在的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应该让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与正常的同龄人结下一些美好的友谊,让其与美好的世界接轨。
2.3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对聋哑学生进行授课时,如果讲到与生活相贴近的事物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知社会的美好与美妙,并让学生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其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爱上与生活相结合的语文课文,让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即使自己是特殊儿童,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童年,依然会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2.4构建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影响大,生活化教学要确保实施质量,必须构建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环境,使其置身于其中,身心变得轻松,不会产生压抑感,同时还能使其认识生活,更好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在布置教室时征求学生意见,然后综合好的想法,做好布局规划,然后让其参与布置。教室设有植物角,摆放学生带来的植物、花卉等,课余时间观察植物,为其浇水,并将每天变化记录下来,培养观察能力,使其更加热爱生活。又比如设置图书角,放置学生平时爱看的书籍,促使其就像在家里一样,自由自在阅读,相互分享,在生活化阅读环境中汲取养分,提高语文素养。
3结语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进行生活化教学,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相结合,使其进行的特殊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这些特殊学生身心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治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9.
[2]刘超.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102-103.
[3]冯青山.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0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