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刘齐家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高大空
        刘齐家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乐安镇中心学校硐谢学校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高大空,空洞的要求让学生感觉没有新意,教师没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创造性思维体现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使学生通过多个维度和多个层次分析、思考文本内容。创造性思维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维模式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大量的知识还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单一、滞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动力,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阅读思维模式的内涵及价值
        从学理层面来看,阅读思维是一种内隐的、主观性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更强调阅读者本身对阅读行为的理解以及对阅读经验的积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定式思维方法,阅读思维模式培养则更强调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养成。简单来说,定式阅读方法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读懂”文章,这里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优先培养阅读思维关注的是“学生因何读懂的”,并将这种规律有效内化为学生认知或经验,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导,至于具体的培养方法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变化。因此,还原阅读思维的本质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阅读思维的一般模式如下:先阅读文本,定位关键信息后对核心文本意义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回顾和反思整个文章,基于猜测、联想、解构、归纳来完善并最终确定文本的内涵,由此完成阅读。由此来看,根本性的阅读思维模式培养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即文本信息识别方法和内涵审思方法,传统阅读教学在后者上存在一定片面性。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模式有如下几点突出意义:第一,使学生有效掌握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其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第二,使学生逐步理解阅读的本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第三,提高学生解决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水平,辅助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模式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唤醒学生的阅读潜能和思维灵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定式,缺乏创新性,在教学中缺乏对实质内容的关注,只是流于形式。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无法得到突破,不能获得对阅读文本新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评价不当的现象,阅读必须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如果只停留在浅层次,那就会导致理解与文本存在差距。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丰富的潜力,而优秀的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要急于传授知识,而要加大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力度,唤醒学生的阅读潜能和思维灵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读文本。教师要以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学习课文《一个苹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防炮洞里8个人中谁最需要这个苹果?”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战友间充满友爱的幸福感,学习这些战士在危难之时不怕牺牲自己、首先想到他人的精神。
        (二)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就需要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应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进而让学生可以在日后更好发展。但是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因此现阶段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本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语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的相关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满足教学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要求,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可以逐渐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多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坚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满足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需要。
结束语
        阅读思维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语文知识和实践方法,而是一种融合了意识、方法和习惯的综合性体系。本文重点解构了阅读思维模式的本质,指出对阅读思维模式的培养应从自主意识出发,再精确培养全局化视野下的文本内涵思考方法,最后再根据学生特点训练学生应用阅读思维模式的习惯,由此不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应用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应用科学的阅读模式,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陆美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221-222.
[2]练文斌.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22):36+38.
[3]田梦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1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