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欢欢
永嘉乌牛二小,浙江 温州325000
摘要:将“游戏”因子注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既符合小学生喜欢“玩”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够活跃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达到“寓教于乐,寓趣于学”的教学目的,进而让小学体育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作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现阶段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应用措施,以此来发挥游戏教学法的真正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游戏教学法;应用现状;应用措施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体制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体育游戏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合作意识于集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游戏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娱乐性、经济性强等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游戏教学法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教学形式。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准备活动不够游戏化
准备活动也称之为热身活动,是让小学生在运动之前活动筋骨,它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好的活动,还能够防止肌肉拉伤、扭伤等安全隐患,是小学体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小学体育阶段的准备活动,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慢跑、关节活动等,这样枯燥的准备活动,学生在准备环节也会无精打采,应付了事,不仅失去了准备活动的实施意义,也会让学生失去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二)体育游戏掌握量不足
现阶段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只懂得几个简单的体育游戏,并且也不能熟练地与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按部就班的实施一些体育游戏,并没有激活学生对游戏喜爱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激发是非常有限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如果体育教师只是掌握几个单一的体育游戏,那么学生势必会处于“玩腻”的状态,达不到游戏化体育教学的目的。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度并不高张,这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游戏设置没有基于学情考虑
随着“生本理念”的深化发展,学生成为了课堂的活动主题,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如此。可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喜欢,只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凭感觉认为学生喜欢或不喜欢。这样,教师设计的体育游戏,既没有基于学生对游戏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出发,并没有对学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也没有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生理、年龄特征的体育游戏,致使在教育功能与娱乐属性上都有欠缺,从而让体育游戏活动失去了最为本质的内涵,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提升。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充分了解学生游戏的兴趣点与兴奋点
在“生本理念”教育环境下,充分了解学情,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础,无论是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以学情为重要的依据。由此,教师在应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活动时,势必要对学生游戏时的兴趣点与兴奋点有烂熟于胸的掌握。
如,笔者在针对小学生心肺功能的训练时,在确定以“跑”的方式锻炼后,笔者就对学生“跑”的兴奋点与兴趣点做充分的了解工作,通过在大课间活动时的细致观察,发现学生都比较喜欢“角色扮演”游戏,笔者设计了“工兵排雷”游戏。具体游戏方式:以50米跑、跳绳、知识问答题为游戏的基本框架,将学生分为A、B两队,学生依次排雷。在50米处设置雷区,学生需要在雷区连续跳绳20次,并答对三道知识问题才算排雷成功,最后比拼哪队速度更快。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渗透体育游戏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应该把体育游戏渗透到各个环节,不仅能让小学体育教学在整体上都充满游戏化与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环节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在准备活动期间,这相当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开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把体育游戏渗透到准备活动中,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跑步”热身方式,注重趣味性的注入,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初,就“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在热身活动期间融入啦啦操、街舞等学生感兴趣的新型运动形式,或运用“喊好追认”、“同边手跑”等极具趣味性的活动来完成热身活动,或结合音乐,配上学生喜欢的儿歌,这都是准备阶段增加趣味性的有效方式。
(三)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体育游戏项目
“技多不压身”,教师如果掌握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项目,那么教师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就能够运用的更加灵活,不仅在设计阶段能够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新鲜游戏,还能再教学环节中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状态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让体育教学更具有实效性。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或采用吸取他人经验,观看他人的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方式,或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查阅资料,整理体育游戏的教学形式,并把其中一些趣味性十足,与本班学生年龄断十分吻合的内容稍作改动。其次,不断优化旧的游戏内容,在原有的旧游戏基础上,不断变革出新。最后,多对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设想与想象,设计出新的体育游戏方式,这样的体育游戏,不仅趣味性更强,同时这也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他们的参与度也会更加的积极与主动。
(四)注重体育游戏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寓教于乐,寓趣于学”,让学生在游戏化的体育运动中“野蛮自己的体魄”,在趣味化的体育运动中“文明自己的精神”,并在快乐的游戏中,热爱上体育运动,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意识。由此,对于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注重体育游戏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游戏选择上,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如,低年级的小学生,一定不要让他们长时间的奔跑,要注重“奔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开展体育游戏时,要格外注意周围设施的安全,要注重体育游戏安全开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也是小学生最为喜欢的运动方式。由此,教师要应积极应对,发挥寓教于乐,寓趣于学的作用,全面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建. 体育小游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7, 000(011):106.
[2] 吴小芳.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
[3] 黄新发. 游戏教学法在现代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 000(008):P.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