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     吕剑兰
[导读] 小学是一个学生在学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吕剑兰

        永康市民主小学  321300
        摘要:小学是一个学生在学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是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时间点去培养出来和锻炼出来的。小学教师的授课不能够仅仅的只是传授给学生课本所学的知识内容而已,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要在学生的学习之初,给学生打好一个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培养起个人的学习技能,为学生的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地点和第一时间,能否把握住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学生只有抓住了课堂,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学生抓住课堂去学习。为了使学生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创新课堂,以新型的课堂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需要我们教师去给学生配置适当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学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因长时间的学习对一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尤其是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或者因这门学科的学习太过于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以至于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自己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不会感到学习的枯燥。在教师不断地进行授课模式创新之后,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中慢慢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效率,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额《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仅仅是通过课本上的图片,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去认识一些图形,但是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在课前准备时,购买了一些学生学习用的模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各种图形物品。课堂上在我把学习用的模型分发给学生之后,学生们的状态明显比之前听课状态要高涨,学生们对于这样的实物操作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以至于学生们在这节课堂的学习效率都非常之高。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我们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去依从课本内容去进行授课,要学会适当的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


二、转换教学角色,重视学生主体
        在学生的课堂听课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自己收到了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如何设计一个能够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自己是学生,是否对自己设计的课堂感到满意,如果不满意,该怎样修改才能满意。这样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之中,我们教师才能够设计出另学生满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这章节的内容时,在第一堂课我讲课并没有注意到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在课堂上仅仅是强调了让学生牢记小数乘法的特征和性质,但是这样的讲课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我在下课后对自己的讲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分析。随后,我意识到,这类计算性的问题应注重学生的练习,仅仅依靠教师的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计算问题,于是在第二节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页计算习题,以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学生的掌握情况明显好转。从这一点看,我在之后的课堂上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改变显然刺激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三、完善评价分析,加强自主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学习道路上的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自主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学习中,通过给予学生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之中,能够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随后教师通过系统的评价分析,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路径指引和道路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在给学生讲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就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各种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比如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分数有哪些?分数有哪些特征?之类的问题,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能够很好地掌握分数这一数字的特点,使学生自己主动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动作用,让教师去带领学生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小学生的个人判断能力差,不能够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动性,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而建立这一学习兴趣的第一地点就是课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新课堂、引导学生、配置习题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良好的学习方法,然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晓娟.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20(79):63-64.
        [2]刘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考试周刊,2020(80):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