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盎然,快乐识字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余勤
[导读] 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并且不把识字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从内心喜欢语文,乐于识字,首先就应该在课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在各种合适的教学情景中识字。其次,还应该在课外生活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余勤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摘要】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并且不把识字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从内心喜欢语文,乐于识字,首先就应该在课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在各种合适的教学情景中识字。其次,还应该在课外生活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关键词】识字  兴趣  课内  课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1-01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而汉字的学习也是一年级孩子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说到识字教学,很多老师的心头涌上了这样的两个词语:识字量大、枯燥无味。因为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如何让这样一节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喜欢学习,还能主动学习呢?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内创设多种识字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游戏体验,愉快识字
        歌德说:“那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的孩子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识字量很大,学习内容也是枯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体验中识字,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效率。比如,在教学《小小的船》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情景: 我出示《巴拉拉小魔仙》视频,请孩子们看视频,并且相机说:“孩子们,我是来自魔仙堡的巴拉拉小魔仙姐姐,今天我会选出最聪明的、上课表现得最好的孩子们当我的巴拉拉小魔仙,还要带回魔仙堡呢。”孩子们看视频后兴趣盎然,于是争着表现想当小魔仙:背挺得直直的,小手放得平平的,眼睛亮亮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紧接着我出示谜语说:“魔仙姐姐给你带来了礼物: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谁会猜,谁就是我的第一个小魔仙了。”全班孩子纷纷举起了小手。揭示课题《小小的船》后,我说:“魔仙姐姐要带你们坐上小小的船去魔仙堡了。”孩子们一起学习生字“船”,在愉快的氛围中,记忆特别深刻。在后面的识字环节我都以魔仙身份贯穿始终,班上涌现出一群主动识字的小魔仙。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体验中识字,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效率高了很多。
        2、巧妙评价,识字悄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 在教学“聪”时我表扬孩子们:你们的小耳朵在认真听老师讲课,(我板书一个“耳”);小眼睛观察的仔细,(我板书两点),小嘴巴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我板书一个“口”);都是专心的好孩子,(我板书一个“心”);你们都是聪明的好孩子。巧妙的识记了“聪”的字形,孩子们一听,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纷纷踊跃举手老师说:“老师,我也会记这个字:总理长着一个大耳朵。这样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字形的队伍中来,而不是用老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孩子们的自主体验,使识字变成孩子们自主的行为。巧妙的结合教学评价,让识字悄无声。
        3、自编儿歌,对比识字
        所以在教学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们注意运用换偏旁、辨字形、比字意引导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比如我在教学抱、跑、炮、饱等几个字时,我是这样做的,结合书上的内容编儿歌比较:有手先抱抱,有足快快跑,有火放鞭炮,有饭能吃饱。孩子们开心地拍手念起来,几个字一下子生动了起来,也就能够区别这几个形近字了。
        4、表演识字,其乐无穷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学月字旁的字的时候,
        二、课外拓宽识字渠道 倡导生活识字,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1、生活中识字的意识灌输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的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识字,主要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例如我们在学习时不必要逐个讲解,而是可以先问学生,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有哪些掌握了?你是怎么学会的?
        2、每日一读,换环境识字。
        把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打印出来,让孩子看着这些文字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喜欢读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提醒他们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这些生字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并把新发现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细水长流式的渗透,这种“随风潜入夜”的方式,不但能够拓宽孩子的识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某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让孩子们快乐识字,兴趣盎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