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曹启发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培养学生具备各项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品质,不仅可以为其学习带来巨大帮助,同时也将为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学阶段乃是学生身体、心理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促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受到严重的增强限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其他能力的提升打下

曹启发   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石鼓镇石鼓完全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培养学生具备各项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品质,不仅可以为其学习带来巨大帮助,同时也将为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学阶段乃是学生身体、心理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促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受到严重的增强限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其他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8-0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非常的枯燥沉闷,学生在此环境中无法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将会降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被禁锢住。而为了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就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主动性、知识探索欲等等都将起到推动作用,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并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快速的完成其教学任务。
        1、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小学生具有数学独立思考能力乃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一个基础目标。小学数学教育具体要求有:(1)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其智力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2)在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3)在独立思考能力的支撑下,推动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促使其能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快感。从以上要求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小学教育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2、具体养成方法
        2.1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想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首先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教师仍然在课堂上霸占一切主动权,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地位,那么即使学生有再强的潜力,也会被埋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尊重他们的权利,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对重要知识点的解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就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比如在教学“圆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找出与课题相关的道具:折纸、树叶、圆形的纸张,教师将这些折叠,呈现对称的特点,随后让学生动手,询问他们这些纸张或图片在折叠后形成的两面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重合?随后教师可将这些纸张剪成两块,告诉学生试着去移动其中一张纸到另一张纸张上面,看看这两面纸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平移和重合的知识点。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对其指点引导,从而能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2.2大力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非只有在他们单独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另一种体现,只不过将学生们的力量整合了起来,同样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合作学习能够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将一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也带动起来,使他们想要探究,愿意思考,效果往往要比单独学习更为理想。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的估量意识。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内部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学习。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尺子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尺子上面分别标出一厘米的长度。之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小的图形纸片,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部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同学遇到问题在内部共同解决。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及合作能力。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2.3指导独立思考的方法与路径
        由于小学生思维不健全,智力水平有限,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时长会陷入困境,遇到难题。甚至难免会走入“歧途”,沿着错误的方向去探究。此时,教师的作用就充分体现。我们要在学生思而不得其解时帮他们找到方法,在他们不知从哪一角度入手时,指出一条明路。
        首先,学生思考问题不全面,很多时候这种思维上的缺陷会是学生数学道路上的拦路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遇到新知识先从学生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解析,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后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充足的自我空间当中学习知识简单的一面,逐渐让学生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推动其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相比课本中的知识点,学生更熟悉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之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引导,为其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促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时、分、秒三种时间的理解,鼓励学生说出在一小时、一分、一秒中内自己可以做出哪些事情,从实际生活入手加深他们对于不同时间长度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间之间的换算,把数学知识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轻松的心态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实践,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出铺垫。小学数学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基础,教师要对引导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既是学好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将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将可以为其以后的物理学习、化学学习、地理学习等带来积极的帮助,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就要不断的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为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强化添砖加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