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程冰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程冰
[导读] 小学音乐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美育的桥梁。而音乐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愉悦的,能够缓解小学生学业上带来的负面压力。并且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重感官培养小学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记忆力,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为此,作为小音乐教师要注重教学得质量,践行素质教育得理念,打破传统得教学理念,要学会实践创新新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得音乐兴趣。基于此,“趣味性”的手段能够
程冰   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小学音乐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美育的桥梁。而音乐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愉悦的,能够缓解小学生学业上带来的负面压力。并且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重感官培养小学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记忆力,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为此,作为小音乐教师要注重教学得质量,践行素质教育得理念,打破传统得教学理念,要学会实践创新新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得音乐兴趣。基于此,“趣味性”的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音乐;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9-01
        引言
        所谓“趣味性”教学就是在课堂中通过有趣生动的方法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制定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味调味品,也是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手段。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各种有趣的小游戏,一些有趣的肢体动作,节奏小游戏等。让小学生通过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歌曲,体会音乐的美感,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体会,并且在这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技能。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
        1.缺乏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经常会遭到老师的忽视,以主课要考试的缘由把音乐课占领。尤其是期末或期中的阶段时,更是会被停课,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语文数学课。学校在安排的时候也是极其不合理,如在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生要想提高音乐的乐感以及技能的话是不可能的。
        2.教学内容刻板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都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他们自身对乐理也不是很透彻,大多数都是教一句跟一句,只是注重是否能唱出来,而忽视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性和理解性。教学的内容比较刻板,缺乏音乐的情感体验,师生互动的环节也比较少。完全就是按部就班的唱完,所以导致教学内容刻板生硬的状态。
        3.教学方式不合理
        音乐是一门抽象又具有艺术性的课程,需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环境去教学,但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是满堂灌的现状,在教学方式上不注重小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的运用,只是觉得教会唱就可以。以及在技能实践中也是比较少,缺乏实践的机会。
        二、“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能够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原本处于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吸引这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但是我们所说的“趣味性”教学不是只是说让小学生们开怀大笑,课堂嘻嘻哈哈就是“趣味性”,而是在通弄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去打破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转换为新的理念教学。最终让小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并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来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通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刺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的发展,并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歌曲,改编和创编歌曲的能力。
        三、“趣味性”在小学音乐中的教学策略
        1.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需要创设情境,让小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到音乐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加深他们的音乐情感,理解歌词额意义,调动课堂氛围,让小学生们在整个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的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改编能力等。比如:在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萧》中,教师不能按照以往的传统方式去教学,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是要让小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老的吹管乐器中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能够在自信,有感情的正确的演唱出歌曲《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利用视频播放相关的音乐,以及讲述萧与洗星海的故事,吸引小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加强音乐趣味性
        小学生阶段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在“玩”中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还能加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快乐,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总是使人感到厌烦和枯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效率较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制定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舞蹈创编游戏,击鼓传花,歌曲猜谜等游戏。就如教师在小学二年级花城版《小朋友,爱祖国》中,可以进行舞蹈创编的游戏,把自己心目中的祖国表演出来,看到有的小学生在表演农民伯伯在收割玉米的动作等,在小学生创编表演的这过程中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想象力,肢体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多重感官的学习中感受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也可以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在旁边击鼓,让小学生来传花,停下来在谁这里就要罚唱歌曲,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增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让整个音乐课堂都是轻松愉快的。
        3.应用于生活实际,加强情感性体验
        我们的教育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也宛如失去灵魂般的傀儡。在音乐课堂教学时,重要的不是要多快的学会唱这首歌,而是要深入理解歌词的意义,要把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挖掘他们的艺术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将音乐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利用生活的乐趣与音乐相结合,加强他们情感的体验。比如,在音乐课开始的几分钟前,大多数学生都还是处于下课时的状态,精神也不集中。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安静下来,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秋天的特征,来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那时秋天落叶的情景,并描述秋天的风景特点。那么,对于后面我们要教的歌曲会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教学中,更加深刻的体会歌词的含义,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音乐课堂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音乐需要,我们要进行改革创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以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去教学。我们要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让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校和教师也要注重小学生在音乐中的发展,以及加强音乐教学的质量。通过“趣味性”的音乐教学,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并且让他们正确看待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音乐的快乐中,让小学生感受世间的美好,在今后的发展中朝正确的方向行走。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 刘晓庆.北方音乐. 2019(10).
[2]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钱思瑾.中国校外教育. 20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