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柏会芹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柏会芹
[导读]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这就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开展自身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柏会芹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勉阳街道办中心小学  724200
【摘要】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这就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开展自身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91-01

        引言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自身的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趋势,在数学课程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们对数学的领悟与感知能力,也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数学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
        一、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高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数学都是比较浅显的知识,且与学生们的上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从问题出发最后再回归到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们去考虑数学问题的本身,然后让学生们带着数学问题去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注重课堂知识,在问题当中的体现,让学生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延伸能力和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学生们进行思维拓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1]。
        二、培养学生们思维发散的能力
        在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模式容易遏制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这个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数学知识去发现社会的本质去发现数学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们的建模思维,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能够具备思维发散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令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奠定的建模思维,促进自身的数学学习。



        比如说在学习有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时,“在某一个小区内,一个住户12月份的用水量为三吨,他的水费为1.39元每吨,那么在12月这一用户需要缴纳多少元的水费呢?”这个问题考察的本质就是学生们的乘法能力,学生们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就要明确题目当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以及题目当中要求的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要让学生们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的模型,在日后遇到了此类问题时,那么他们就能够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师帮助学生们成功地建立了数学模型之后,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训练,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思维发散的能力。
        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数学知识,就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动手实践,才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个真正的把握,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学习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与生活进行了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更能够引起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她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们参与到实践中,比如说在讲解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那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通过动手实践获得一些图形,比如说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们通过拼接将这些图形组合成一些新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比较复杂的图形的求解面积公式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自身解决问题的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为他们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四、培养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
        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要学会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够双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逻辑思维不强而无法进行很好的学习,而培养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能够发挥出小组合作取长补短的优势,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补足自身的缺点,学生们能够在小组中集中众人的智慧去解决自身不会的知识,焦作合作能够让学生们根据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获得新的知识。
        比如说在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对小组内合作的成员进行收集和统计,从而完成收集与统计图的制作,然后再对所做的统计图中的问题提出自身的看法和见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一起学习数学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在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角色,是学生们成长道路过程当中的指路人和灯塔,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发挥出自身的灯塔作用,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们的建模思维,发展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学生们的能力,巩固学生们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曼曼.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6):P.1-1.
[2]李虹.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