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农民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阳国华
[导读] 摘要: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具有直接的影响。
        衡南县农民素质教育管理办公室  421199
        摘要: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此,本文对当前农民素质教育滞后的现状进行了透视,并就其原因展开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民素质教育的结构及其内容,站在总体性的角度之上,对农民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农民教育工作的质量,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农民;素质教育;现代化;培养
        一、农村农民素质教育滞后的几点原因
        1.1 对于素质教育认识有失偏颇
        认知不当,无疑是农民素质教育滞后的一大主要原因,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片面地认为农业生产属体力劳动,不必掌握太多的知识技术,更没有接受专业教育的必要,更遑论接受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其二,绝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的目光,罔顾自身教育及素质的提升,甚至不乏有认为接受教育纯粹是多此一举者;其三,还有部分农民,具备一定的教育意识,并接受过农村的基础教育,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订阅有农业相关的报刊杂志,能够及时了解农业动态资讯,接受素质教育的意愿普遍不强。
        1.2 接受教育的时间不足,机会有限
        眼下,我国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农民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农忙时常驻田间,农闲的时候又要外出打工赚钱,想要将农民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教育,不可谓难度不大。这就导致正常宣传以及农业技术指导无法落实至农户当中,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遭遇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切实的解决,导致农民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一句口号。
        1.3 农村教育体制不合理
        我国农村的教育体制与城市相似,均为单一化的教育体制,所有教育活动均围绕升学展开,应试教育的倾向十分明显,对于技能素质的培养乏有相应的重视,导致教育工作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需求严重相悖[1]。再者,部分针对于农民教育而设的机构,基本上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农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思想素质教育
        当前,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经济手段所发挥的作用得以凸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通过经济手段可以取代思想教育,对于农民的行为进行调节。反之,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于农民素质的教育非但不能松懈,反而应当进一步重视与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务必要与农民的思想道德保持一致,乏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支撑,对于农民的素质教育工作也就难以持久。
        2.2 科技文化素质教育
        从数据上来看,当前我国近5亿的农村劳动力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据了80.0%以上,农民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1年,可以说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为了加强对于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的培养,方能实现农村人口资源的发展,进而调整农村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逐步朝着高产、优质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提倡科学化生产,科教兴农,这是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2]。对现代化农业以及传统农业加以分析,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名复合型的现代化农民,不仅对传统农业生产了如指掌,同时也懂得如何对管理经营知识加以科学化把我,对土地、人力以及资金等资源予以优化配置,积极学习各项科技文化,始终秉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入新技术、产品以及设备,并充分重视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的理念。
        三、农民素质教育案例研究——以衡南县水稻新品种推广为例
        笔者从职业农民素质教育已有一段时间,进行广泛的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衡南县为例,笔者自2011年开始就从事当地的农民教育培训以及管理工作,在工作初期,当地的农民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对于素质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同时也未建立标准化的农民教育体系。笔者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并着手建立了符合当地需求的农民教育体系以及管理模式。十年以来,由笔者所主讲的新农村建设课程达200余课时,工培育农业工作者六千余人。
        衡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新型农业主体是农村合作社、新型农场主,农业作物以水稻、油菜居多。笔者初到当地时,通过观察,发觉当地的水稻新品种推广方面遭遇了重重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其一,水稻推广的品种与农民的用种观念相悖。时下,越来越多优秀的水稻品种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当中,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亦或是农民收入的提升,原本都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不过,由于农业生产政策不断放宽,导致当地出现了不少的私有种子公司,这些私有公司唯利是图,虽然对于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有所重要,不过囿于自身经验技术,导致当地农民对于新品种水稻优点认识的不当,进而使得国家对于水稻新品种的研究收效甚微[3]。
        其二,新水稻品种来源繁多,当地很多农民在选种过程当中犯难。以现阶段水稻品种的推广工作来说,多是由种子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签立协议,然后由经销商接受。不过,很多经销商为了博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导致他们未对水稻品种的实际情况予以慎重的审查,加之后期各种毫无底线的夸大宣传,导致种子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远不及预期的品种。根据笔者对当地种子市场的调查可知,当地约有十余种水稻新品种,不过由于经销商在销售之际,通常不会告知农民种子的优劣,因而导致农民在选种之际遭遇困难。
        在了解到上述情况之后,笔者于当地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农民素质教育,由基础教育着手,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同时在基础教育环节不断渗透农业技术教育内容,向当地的农民积极宣传水稻新品种推广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详细阐述水稻选种的具体经验以及方法。在后续生产活动当中,考虑到当地农民整体素质偏弱的问题,笔者主要以部分轻简高效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教育的重点,这些实用性的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很快就吸引了当地农民的注意力,并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积极参与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后期教育推广工作相对顺利。据笔者所了解的数据可知,自2010年而后,衡南县的水稻产量均在60万吨以上,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在近年,随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后续的推广,加之衡南县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预见的是,衡南县的农业发展势必会再攀高峰。
        五、结语
        总而言之,农民的素质教育及其现代化发展,已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漫长、繁巨的工作。当然,对于农民的素质教育也并非孤立的、片面的,它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挂钩。为此,在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当中,要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中心,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用复合当地农民特点的方法,推动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友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公民素质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92.
        [2]朱维维,郑峰.新时代提高农民素质教育问题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7):1-2+8.
        [3]王友传.农广校教育职能对提升农民素质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5):22-23.
        作者简介:阳国华1976.10- 男湖南省衡南县 汉 大专 副主任 衡南县农民素质教育管理办公室 研究方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