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玲
六安市城北第二小学佛子领路校区
摘 要:通过教学《动物儿歌》这一课,抓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上教学的生成来进行分析研究,反思出教师课前的有效备课及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对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的提高和目标的达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导入,兴奋点,朗读,开胃菜,生成,精彩,识字方法,书写规律。
引 言:通过教学《动物儿歌》这一课,重点把握几个点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课文的方法,促进语文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导入要能引爆学生的“兴奋点”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1]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像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在教学这一节课的时候,正值四月中旬,天气回暖,温度上升,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天气渐渐暖和了,大家也越发精神抖擞了。今天我们班同学上课的注意力可真集中。这么好的天气,大自然的小动物们也一个个出来活动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一方面与天气情况契合,也间接地激发同学们向上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又引出了小动物们从冬眠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在大自然中快乐生活的画面。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都特别想去认识和了解今天的小动物,再加上孩子天生对动物们的喜爱,所以孩子们的学习劲头特别足。他们一双双充满期待的小眼睛里,迸射出渴望学习的光芒,顺水推舟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这首儿歌中的彩图部分,让孩子们来发现彩图上的小动物,孩子们一个个细心观察,跃跃欲试,生怕漏掉了哪一种小动物。课堂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往往是孩子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兴奋剂,当孩子们细心发现完这些小动物以后,我给他们的回馈是:“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孩子们听到“火眼金睛”这个词,心底里立马弹射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形象,都感觉自己此刻就变身成了心目中的偶像,骄傲和喜悦溢于言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朗读是获取知识的“开胃菜
在教学新课初读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两种读书方式,一种是教师示范朗读,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老师正确的节奏和语气示范感染学生。我想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是学生自读,一年级的孩子,有很多的学习习惯要开始培养,在让孩子自读课文之前,我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用铅笔画出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名字,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更有目的性,更能准确地把握读书的方向。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更是设计了生个别读、老师问生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的多样方法。让孩子们了解到动物们在哪里干什么的生活习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儿歌的韵律,利于记诵。按照学习的不同时间采用这种学前读、学中读和学后读的有目的的朗读方式,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
三、生成让课堂别样精彩
孩子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同时找到了儿歌中小动物的名称,我再利用课件分别展示六种动物的图片,在每出示一种动物图片的时候,让孩子来说说对这种动物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来说出它们的样子,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发现孩子的观察是细腻且丰富的,他们的答案很多都超过了我课前的预设,就像在介绍蝌蚪这种小动物的时候,孩子们不仅说出了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蝌蚪先有尾巴,再长出四肢,最后尾巴退化;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更有孩子说出不同颜色的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不同的蛙类。黑色的蝌蚪会变成癞蛤蟆,全身颜色比较浅的蝌蚪会长成青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这也让我大开了眼界,这样的孩子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足以让我讶叹。课堂上的这次意外生成,瞬间让我捕捉了灵感:我以此学生为典范,大力弘扬读书的作用,呼吁孩子们多读书。
看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这个孩子满脸喜悦,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小将军,心里肯定是在暗暗叮嘱自己:以后还要读更多的书,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自信心的建立往往就在一瞬间,但是却会给孩子留下一生宝贵的财富。其他孩子更一脸钦佩地望着这个同学,今后他们努力的方向也得到了正面的引导,多读书爱读书的被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儿歌内容的第二部分:“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我充分地发挥了儿歌中插图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蚯蚓像建筑师一样造宫殿的勤劳,同时让学生大胆猜测,蚯蚓造宫殿,就是给泥土松土。这个时候学生的课堂生成更令人出乎意料:一个孩子说:“蚯蚓在泥土里辛勤忙碌,对植物扎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另一个孩子说:“蚯蚓是益虫,连它的粪便都能作为植物的肥料。”还有一个孩子说:“蚯蚓松土其实就是帮助地球呼吸。”多么奇妙的答案,多么感性的语言,孩子的想象力,洞察力深不可测,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便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这样的生成才能绽放课堂教学的精彩。
四、识字教学讲方法,记忆字形有套路
部编版教材的生字比较多,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大量识字,为无障碍阅读奠定基础。
儿歌中这六种动物的名称会读很简单,但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识记它们,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重点通过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来解决这一难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得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六个词语都有虫字旁,都与动物有关,都是合体字,更加有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有些字里右边的字的读音跟整个字的读音很像。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应该始终相信孩子的智慧潜能是无限的,以此为抓手,水到渠成地告诉孩子我们中国汉字中形声字的特点,以这六个词语为突破口,形象直观地感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也许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束缚,他们还不能完全明白形声字的特点,但是学会运用却是王道。紧接着我以“词语加油站”的形式出现了:蝈蝈,蛐蛐,蜈蚣,蚜虫,蚊子这些词语,让孩子们根据刚才的知识点,勇敢地猜测这些字的读音,并说说它们都是写什么的词语,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完成的很好。一切外力的辅助终究是为了根本宗旨服务,接下来为了更牢固地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这六个词语的字形,我设计了小游戏环节(连线找朋友)。就是把这六个词语,12个字全部拆开打乱,教师设计提示语,让孩子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将这分开的两部分连在一起,再还原成词语。“我是蜻蜓的蜻,我的朋友在哪里?我是蜻蜓的蜓,我的朋友在哪里?我是一只小蝴蝶,我的朋友在哪里?我是勤劳的小蚯蚓,我的朋友在哪里?我是团结的小蚂蚁,大家快来找到我?我是游水的小蝌蚪,大家发现我了吗?我是结网的小蜘蛛,我的朋友在哪里?”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既放松了心情,又巩固了形声字的识字规律,两全其美。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不忘随文识字。教学中我把儿歌中的六句话分成了三个部分,先出示第一部分,“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指名学生先读,再提问蜻蜓哪里干什么?孩子们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再发动学生一起做出展翅飞的动作。在学习第二句“蝴蝶花间捉迷藏”时,先用“儿童捉迷藏”的图片引入,让孩子完整地说说图片上的内容,锻炼孩子把话说完整,再出示蝴蝶在花间飞舞的图片,让孩子们说出蝴蝶在哪干什么,孩子们自然就准确地说出来了。相机出示“间(jiān)”,学生准确地把握读音的同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识记这个字,孩子们都很有创意:门+日(加一加);开门见太阳(猜字谜);门里藏个日本人(猜字谜);闪-人+日(换一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一年级的语文课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应该尽快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强化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浅谈》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262400
[2]张定远:《问题与对策》《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3(6)
[3] “张田若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诵读识字’教学展示活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