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立敏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 422208
【摘要】音乐课作为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陶冶学生性情,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大脑灵活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作用。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它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全民交流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快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分组合作;农村;高中音乐;运用
相对于城市发达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很多农村或者偏远地区音乐教学仍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陈旧老套的教学观念,一方面导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并不重视,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对于达到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等效果无疑是不太现实的。再者,落后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师较低的鉴赏能力等,也严重制约着农村音乐教学的实现与发展。在如此严峻的教育教学现状下,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更好的进行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吧。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型的音乐教学方法比较常见的有音乐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新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以及分组合作学习法等,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分组合作学习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压迫学习的状态,严重的敷衍以及抵触等不良情绪,导致学生恐惧学习、逃课以及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1]。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则处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去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擅长什么,缺乏什么,并及时的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信心被培养起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这样很容易培养学生对其他同学负责的良好习惯。而且一个分组内的学生,通常需要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讨论和请教,取长补短这样的过程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只取决于教师和课本,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也会被逐步建立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有着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学生往往对教师敬而远之,敬重有余,亲近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或麻烦不愿与教师沟通[2]。
分组合作学习则可以打破这一常规,教师可以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交流与引导,这样对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分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步骤与要求
(一)分组
教师通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对成员过多或过少的小组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命名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小组进行命名。
(三)分配任务
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内的目标制定,这里面应该包括学习要求、目标实施办法、最终的学习目的以及考评方法等。
(四)作出要求
教师根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对与其相关的要求进行明确,着重强调对组长的要求,以此来培养组长的团队意识与奉献精神,但也不能忽略小组成员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考核
设置小组考核,根据每个组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对此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馈。当然教师进行最终的总结和反馈之前,要先让每组同学对各自小组内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反馈,这样效果更明显。
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一音乐鉴赏《美丽的小天使》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是学生自由分组或者根据学生音乐方面的天赋指导其进行分组。完成分组后,告知学生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加深对拉美音乐风格的理解、鉴赏以及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分组对拉美音乐风格进行了解,并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演唱。布置完学习任务后,教师要求组长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划分,比如谁负责唱,谁负责查找相关知识等,并要求组长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组织和协调的工作。最后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馈。还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将其拓展到的知识或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大家,以达到大家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结论】
当然,高中音乐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结合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高中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对教学的硬件设施还是对教师的专业技能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因此值得教师去重视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欢.小学数学分组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8):13-14.
[2]蔡青青.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清风,2020(18):79.